怀化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怀化市统计局 2005年2月28日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1号文件和宏观调控政策,抢抓湘西地区开发机遇,加大对农业投入和扶持力度,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繁荣稳定,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经济增长迈上新的平台。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GDP)为291.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86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86.59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138.78亿元,增长10.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6540元,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8:28.4:48.8调整为22.6:29.7:47.7。2004年经济增长的主要特点: ——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4年GDP增长幅度不仅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而且创17年来最高记录,比前10年的平均增幅高1.8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大大增强。近5年来,全市经济增长速度逐年稳步提高,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有所拉长,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显著增强,避免了经济运行大起大落造成的损失和浪费。2000年到2004年GDP增长率分别是7.5%、8.7%、9.0%、9.8%和10.7%。 ——经济增长的质量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与GDP继续保持同步增长。继去年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首次超过GDP增长速度之后,今年仍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2004年,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6.3%和15.5%,继续快于GDP的增长。 “三化”进程明显加快。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线一圈”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工程有新的进展,新上18个项目,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优势产业带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全市订单农业面积达到65万亩,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68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5家,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工业化率为2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6%。市生态工业园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泰格林纸集团40万吨纸浆等7个项目入园实施。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城镇化率为27.0%,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年内编制完成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神龙路、湖天大道二期、城东汽车站基本完工,五溪文化广场投入使用,天星东路、环城路二期进度加快,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洪江市治黔城建设初具规模,行政中心建成使用,中方县城建设加快,其他县城和部分建制镇都新上了一批项目,城镇面貌不断改观。 职工工资稳步提高,但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23.31万人,比年初减少0.34万人,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7.68万人,减少0.49万人;集体单位从业人员2.02万人,减少0.12万人;其他类型单位从业人员3.61万人,增加0.27万人。全市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7.24亿元,增长10.6%,其中国有单位增长10%,集体单位增长9.9%,其他类型单位增长14.2%。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年内城镇失业人员就业数3.59万人,新增失业人员0.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9%。 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市国有工业企业基本完成改制任务,一批改制企业产值、利税出现较大幅度增长。进行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供销、商贸、粮食企业改革有序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8%,是我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技术、土地、人才等要素市场改革步伐加快,各类中介组织发展迅速。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非税收入管理逐步规范。 落实“8件实事”圆满完成。通过省政府考核验收,全市落实省政府为民办8件实事的目标任务全部达标,40项考核指标已全面完成。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农村新建沼气池等23项指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改造乡镇敬老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等17项指标100%完成目标任务。 价格总水平涨幅较高。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4%,比上年高3.9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5.3%;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为123.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5.5%;房地产价格指数为105.1%。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执行其决议、决定。积极支持政协和民主党派、工商联参政议政,接受其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14件、政协委员提案184件,办复率100%。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积极开展“四五”普法,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开展优化环境评议活动,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突出治理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积极查处腐败案件,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建立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保持了全市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和时代精神,促进了城乡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的提升,“双拥”创建成果得到巩固。 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经济比重偏低,骨干企业成长不快;财政收支矛盾仍较突出,农民增收的基础不够稳固,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城市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政府职能需进一步转变。 二、农业 粮食产量恢复性增长。2004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70.55万吨,比上年增加8.62万吨,增长5.32%,扭转了粮食产量连续3年下滑的局面;棉花、油料等大宗农产品大幅增长;烟叶、蔬菜产量稳定增长。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例为55.2:12.9:27.9:2.0,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12.57千公顷,增加12.60千公顷,增长2.1%,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71.24千公顷,增长13.87%,占水稻种植面积的比重为29.80%,提高6.41个百分点。油料种植面积84.7千公顷,增长0.31%;棉花种植面积1.97千公顷,增长2.07%;蔬菜种植面积71.0千公顷,增长0.91%。 畜牧业增长加快。全市畜牧业增加值18.12亿元,增长4.8%。全年出栏肉猪350.51万头,增长3.67%;出栏牛17.34万头,增长5.54%;出栏羊67.67万头,增长9.0%。肉类总产量36.38万吨,增长3.96%,禽蛋产量1.54万吨,增长3.88%;牛奶产量763吨,增长27.81%。渔业稳步增长,渔业增加值1.51亿元,增长4.7%;水产品产量3.68万吨,增长4.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