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岳阳市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国有经济投资106.56亿元,增长7.5%;非国有经济投资46.29亿元,增长18.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30.3%,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在国有投资中,股份制经济和外商投资分别增长51.0%和157.8%,房地产开发和制造业投资所占比重达近4成。全年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3.14亿元,增长10.7%,增幅比上年回落18.7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分别增长7.2%和10.0%,房地产投资比上年回落37.2个百分点。农业、电力、环保及公共设施管理、教育和卫生等薄弱环节投资得到加强,分别增长60.9%、119.0%、51.1%、4.0%和28.5%。

工业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在城镇以上投资中,工业投资43.40亿元,增长4.0%,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33.23亿元,增长4.0%。按行业分,采掘业投资1.24亿元,增长81.0%;制造业投资44.64亿元,增长5.2%。

商品房供需两旺。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4.32亿元,增长20.8%;房屋竣工面积93.30万平方米,增长75.7%;销售面积71.81万平方米,增长56.4%。

大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48个过亿元的在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40.16亿元,增长19.4%。

生产能力继续扩大。全年新建公路329.76公里,新增局用交换机容量6万门,城市自来水日供能力新增7.5万吨,城市污水日集中处理能力新增3.72万吨。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商品购销两旺。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74.95亿元,增长13.2%;餐饮业零售总额15.86亿元,增长23.9%;其他行业5.33亿元,增长6.4%。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27.47亿元,增长14.4%;县及县以下零售额39.32亿元,增长12.9%。商品贸易市场大型化已经成为新的趋势,全市亿元以上市场12家,实现商品成交额30.59亿元,增长4.3%。相当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贸易总额的15.6%。

市场物价“温和可控”。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2%,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3%,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3.3%。

六、对外经济与旅游

2004年,全市进出口总额46338.51万美元,同比增长53.6%,其中进口总额22502.71万美元,增长86.9%,出口23835.8万美元,增长31.5%;按企业情况分,国有企业进出口31117.41万美元,增长57.8%;集体企业进出口5272.17万美元,增长16.3%,私营企业进出口2573.66万美元,增长132.3%;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7375.37万美元,增长53.3%;对欧盟、日本、美国、香港、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快速增长。出口产品中,农产品出口6042.13万美元,增长50.1%;化工产品出口5608.5万美元,增长36.2%。

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利用外资项目个数较上年减少16.4%,但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到15818万美元,增长43.2%。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不断加强。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00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实际承包劳务营业额11980万美元,增长2.2%,年末外出劳务人员427人,增长5.6%。对外承包劳务分布12国家和地区。

旅游开发逐渐升温,入境旅游接待大幅增长。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人数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9.5%;旅游创汇991万美元,增长59.5%;接待国内旅游人数66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78亿元。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增长加快。全社会货物周转量90.58亿吨公里,增长18.6%;旅客周转量43.04亿人公里,增长11.5%。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186.6亿吨公里,增长16.9%。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2.26亿元,增长25.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42亿元,电信业务总量20.84亿元,分别增长5.8%和24.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03.90万户,比上年净增16.99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84.68万户,净增10.1万户。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188.5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6.68万户,电话普及率为35.7%,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6.04%,分别提高5.1个和1.9个百分点。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4.1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2.25亿元,增长14.1%;一般预算支出41.34亿元,增长13.5%。

各项金融业务稳步发展。金融业不断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加大有效信贷投入,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290.03亿元,比年初增加20.77亿元。贷款投放进度快速增长。年末金融系统各项贷款余额276.53亿元,比年初增加6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10.54亿元,比年初增加32.54亿元,工业贷款54.47亿元,比年初增加9.65亿元;农业贷款34.31亿元,比年初增加4.27亿元。年末中长期贷款49.30亿元,比年初减少1.31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323.47亿元,增长25.0%,现金支出1314.8亿元,增长26.3%。

保险业务不断拓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7.7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财产保险收入1.9亿元,增长18.7%;支付赔款1.1亿元。个人商业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全年人身保险保费收入3.8亿元,增长5.5%;支付赔款及保险金0.4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成果突出、攻关力度加大。2004年,全市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5项,15项科技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五项,三等奖八项。启动实施科技攻关项目53个,其中:“苯和乙烯液相烷基化生产乙苯成套技术”和“意大利杨APMP新工艺制造”等项目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市共争取国家科技经费1200万元,全市共签定技术合同224个,合同成交金额1.7亿元。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46件,专利授权量118件。全年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108亿元,增长20.6%。全市拥有两个国家级工程技术(技术开发)研究中心,有6个省级工程技术(技术开发)研究中心,两个企业博士后流动站和4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所。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小学教育基本实现了“普九”目标,2004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毕业生升学率为99.8%;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9.5%,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为2%。普通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继续扩大。全市普通高校3所,全年共招生11766人,在校学生(本专科)20291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4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10个,博物馆、纪念馆8个,公共图书馆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