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对外贸易总额首次突破亿美元大关,达1485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7.1%。其中,出口额968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7.5%,进口额517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倍。在出口额中,加工贸易出口增势迅猛,达2974.0万美元,为上年的2.4倍;一般贸易出口6704.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1%。 交通邮电和旅游 运输邮电仓储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全年公路、水路(未含铁路、航空)客运量12414.6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客运周转量55.2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3.0%;货运量5268.38万吨,比上年增长17.6%;货运周转量66.0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3%。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5.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38.16万门,比上年增长11.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7.8万户,比上年增长5.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34.5万户,比上年增长20.2%。 旅游业稳步发展。到2004年底,全市已开发景区、景点100多处,桃花源晋升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8%、10%。全市旅游行业直接就业人员已达1万人。 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平稳。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4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企业存款54.7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居民储蓄存款26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69.9亿元,比上年增长5.4%。短期贷款中农业贷款和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增长较快,比上年分别增长71.5%和45.8%,中长期贷款中,基建贷款和技改贷款比上年分别增长46.5%和27.3%。 商业保险稳步发展。全市已有9家保险公司,其中寿险有5家,产险4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97465万元,比上年增长28.9%,其中寿险收入74499万元,比上年增长34.5%;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5171万元,比上年下降0.7%;财产险收入17794万元,比上年增长19.2%。赔付额为25714万元,比上年增长25.8%。 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类教育加快发展。普通高校当年招生7067人,比上年增长37.9%,在校生20237人,比上年增长43.9%,毕业生2132人;中等职业中学发展较快,当年招生31668人,比上年增长27%,在校生67406人,比上年增长25.3%,毕业生13791人,比上年增长27.5%;普通高中当年招生42876人,比上年增长7.1%,在校生111197人,比上年增长12.1%,毕业生25386人,比上年增长27.8%。初中生、小学生、幼儿园的在校生比上年分别下降15.9%、4.1%、0.3%。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8106.9万元,比上年增长16.3%;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万人,比上年增长2.7%;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部级一般科技项目45项;省部级科技成果22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85件,比上年增长15%;授权专利169件,比上年增长11%;签订技术合同87项,比上年增长6%;技术合同成交额6350万元,比上年增长17%。 到年末,全市拥有检测实验室2家。全年共对142个企业进行产品认证,其中3C认证6个;2004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0个、绿色食品认证54个、有机食品认证2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8万台件。全市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7个。全市有地震台站5个。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0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6个,广播电台1座,中、段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电视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2%,有线电视用户52.7万户。出版市级报纸2506万份,出版期刊14.23万册,出版图书7.73万册(张)。档案馆13个,已开放各类档案8.9万卷(件)。 卫生保健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卫生机构347个,拥有病床数12170张,卫生技术人员15508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预站)12个,疾病预防卫生技术人员614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4个,卫生监督检验技术人员33人。 体育事业上新台阶。训练条件不断改善,新建了射击馆,改建了举重馆、摔柔馆等馆房。全年注册省“十运会”参赛运动员513人,比上年增长近2倍。在全省青少年各项目的比赛中,取得了37枚金牌、38枚银牌、42枚铜牌。组织开展各类群体活动200多次,其中上规模的大型体育活动30多次,参与人数愈10万人(次)。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年末总人口601.0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779人,全年净增人口590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全市城镇化水平为31.8%。 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迅猛,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市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871.67元,比上年增长12.3%,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958.86元,比上年增长7.7%,市区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6.1%。农民人均纯收入2953元,比上年增长15.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64元,比上年增长1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3.7%。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44454人,企业参保人数增长18.3%;其中职工370816人,离退休人员173638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24339人,同比增长17.4%。参加医疗保险人数347612人,同比增长2.4%,其中职工226552人,退休人员121060人。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134656人,同比增长23%,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7201人,同比下降42.17%。 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拥有床位数3210张,收养人员达2600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802个。销售社会福利彩票0.47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70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36万元。 资源与环境 水质状况良好。全年总用水量比上年增长4.4%,人均用水量增长1.8%。总体水质满足IV类标准的断面比例99%。细菌和大肠菌群合格率均达到100%。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市有自然保护区4个,面积为140098公顷。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7个。建成烟尘控制区28个,面积141.2千平方米。环境噪声达标区8个,面积89.5千平方米。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2个。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68.9%。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100%。空气质量达标率96.7%。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增加值为现价,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