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邵阳市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1.2亿元,增长14.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2.3亿元,增长10.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0.7亿元,增长10.9%;餐饮业零售额12.5亿元,增长35.7%;其他行业零售额0.3亿元,增长37.8%。

2004年,全市50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额增长51.2%,其中食品、饮料、烟酒类销售额增长43.22%,书报杂志类增长50.4%,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80.58%,化工材料及制品类增长62.77%。其他限额以下及个体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增长7.7%。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50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6%。其中,出口总额4500万美元,增长61.9%;进口总额510万美元,减少58.9%。主要出口产品有打火机、纺织及皮革制品、五金工具、罐头及肉制品系列、医药及药材、粘胶长丝以及机电产品等,主要销往香港、台湾、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泰国、越南、菲律宾、意大利、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全市有实绩的出口企业38家,出口500万美元的企业2家,出口100万美元至400万美元的企业10家。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精心组织了四大经贸活动:即5月-8月的网上招商会、6月邵阳(温州)投资说明会、6月湖南欧洲招商洽谈会、10月份的"湘洽会"。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574万美元,增长8.2%;利用市外境内资金36.44亿元,增长93.2%。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4年末全市公路里程达到2710公里。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为4.44万辆,新增0.73万辆。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60.0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36%,水运0.45亿吨公里,减少24.2%。公路旅客周转量52.9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23%,水运0.08亿人公里,减少37.82%。邵阳火车站发送货物54.5万吨,到站货物121.3万吨;发送旅客98.6万人,到站旅客135.2万人。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7.37亿元,比上年增长24%。年末局域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96.01万门,比上年增长16.32%;固定电话用户79万户,新增用户5.62万户,增长7.66%,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4.6万户,乡村电话用户44.4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72.78万户,新增用户19万户。电话普及率为20.6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4.18万户。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324.2万人次,增长33.0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7.86亿元,增长36.65%;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254人次,比上年减少7.8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18万美元;全市有星级宾馆16家,比上年增加3家;拥有旅行社25家,年内新增7家。新宁-?山、城步-南山大草原、隆回-魏源故居、绥宁-铁杉林、武冈-中山堂、隆回-高洲温泉等6大景点入选"湖南百景"。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9.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9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3.17亿元,增长1.2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0.5亿元,增长15.8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8.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8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07.96亿元,增长5.67%;中长期贷款余额39.37亿元,增长29.2%。基本建设贷款余额12.1亿元,增长46.1%,工业贷款余额19.21亿元,减少0.6%,农业贷款余额31.38亿元,增长15.3%。全市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79.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9%,贷款余额47.71亿元,增长19.4%。

证券业务随股市的升跌而波段发展。12月末,两家证券营业部股民保证金0.97亿元,同比减少0.3亿元,下降23%,开户人数5.06万人,增加0.15万人,年内交易量75.56亿元,增长42.35%。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有8家保险公司入驻邵阳,比上年新增1家。全年保费收入7.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0亿元;人寿险保费收入6.22亿元。全年赔付额与给付1.47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额0.77亿元,人寿险赔付额0.70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到2004年,全市有12所中学晋升为省级示范高中。邵阳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邵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邵阳医专申办成功。邵阳学院招生4064人,在校学生达12406人,增长18.6%。普通高中招生5.62万人,初中11.31万人,小学8.74万人;在校学生高中14.08万人,初中39.51万人,小学49.4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26万人,在校学生2.75万人。

科技投入有所增加,科研工作取得新成效。2004年末,全市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5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947人。全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953万元;获得科技成果24项,有10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4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31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利税总额1.97亿元。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65件,增长23%;授权专利140件。技术市场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560份,技术合同成交额1.5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和6%;通过技术市场转让科技成果150项。

综合技术服务取得新成绩。2004年末,全市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8个。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35家。共有湖南名牌产品23种。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0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0个。地震台站7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4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10个。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60%。电视台1座,教育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82%,有线电视用户32万户。全年出版报纸3149万份。全市共有国家综合档案馆16个。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加强。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4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9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7个;病床床位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5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61万人,注册护士0.4万人。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3个,卫生技术人员716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38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250个,床位0.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0.66万人。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竞技体育成绩突出。2004年,在省内外的各项比赛中,我市运动员共获省级以上金牌21枚,银牌9枚。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150项次,参加活动的单位达900个,参加活动的人数为12万人;经常参加群众体育活动人口为257万人,占总人口35%,体育达标学生人数占全部学生的97%。全市共新建体育场地面积80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