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衡阳市统计局

对外经贸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 7.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47%。其中出口总值5.31亿美元,增长39.41%。

利用外资有新的突破。2007年,全市共审批外资项目89 个,实际利用外资2.37亿美元,增长22.3 %。引进市外境内投资项目362个,实际到位内资104.8亿元。增长47.0 %。

旅游业蓬勃发展。2007年全市争创中国旅游城市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年旅游人数首次突破800万人次大关,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19.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1.42亿元,比上年增长22.8%;旅游外汇收入1191万美元,旅游商品收入10.44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境外入境人数7.48万人次,增长26.1%.旅游环境、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和营销等都有新的突破。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全市财政总收入50.49亿元,增长26.1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07亿元 增长24.16%。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72.3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了6.13%。最近五年是全市财政总收入增长最快的五年,2003-2007年财政总收入增长情况见图5。

金融形势稳定,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81.1亿元,比年初增加 107.31亿元,增长13.7 %。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18.72 亿元,比年初增加23.57亿元;居民储蓄588.26亿元,比年初增加63.50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2.2亿元,比年初增加35.43亿元,增长10.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90.53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30.43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4.8%和17.0%。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硕果不菲,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2007年争取国家各类计划项目12 项,省级各类计划项目22项;项目实施率达到98%。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69.9%,高新技术产值增长66.11%。全年专利申请523件,获授权专利251件。

教育整体水平稳步提升。教育质量稳步提高,2007年全市本专科录取1.92万人,录取率、重点本科上线率稳居全省前列。两基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巩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8%。农村中小学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基本落实到位。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发展。全市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0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1座,文化事业机构数6个。文化机构和队伍得到发展壮大,文化产业进一步走向市场,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8%。

广播电视紧紧围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工作,准确地报道了中央及地方的重大新闻,成功完成对全市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网络建设和“村村通”工程步伐加快。全市已经实现501个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直接解决了近5万人收听广播电视的问题。目前全市县(市)区城关有线用户达到了12万户,乡镇、村级用户达到了11万户,小片网用户4.3万户,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9.5%。

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年末共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96所,其中医院、卫生院327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3 所,妇幼保健机构 13所。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4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0.95万人,注册护士0.65万人。全市有630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受益人口达402 万人次。公共卫生“两个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增强。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全市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以“白沙迎奥运五环潇湘行活动”为主线,县市联动,城乡互动,开展了系列全民健身活动。县市两级分别举行的大型全民健身活动51次,参加人数达300万人次。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在湖南省2007年常规比赛中,全市夺得金牌64枚,团体总分2603分,金牌总数、团体总分均在全省位居第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得到新的进展,全市有5个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其中游泳、跳水、射击等基地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功能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07年,全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大力进行景点建设,城市综合环境明显改善。石鼓书院重修全面竣工并对外开放,蔡伦大道、立新大道、雁栖湖综合建设项目和湘江西岸风光带工程的顺利推进。全市污水处理率达24.42%。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投入使用后可日处理生活垃圾1000吨。新建和改建了一批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城区绿地率已达31.35%,绿化覆盖率达36.24%,人均公共绿地达7.82平方米。,小城镇建设不断完善,全市各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化率达41.22%,中心镇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环保力度加大,成效明显。2007年,全市深入实施碧水蓝天行动计划,环保工作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取得明显成效。水污染治理实现新突破,主要水体水环境质量呈现好转趋势。境内湘江水质已达到功能区划要求。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效。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劳动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发展。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28.8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0.43万人,增长11.8%;乡村人口428.45万人,下降6.4%。人口出生率11.32%。,人口死亡率6.32%。,人口自然增长率5.00%。。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2007年衡阳市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17673元,月平均工资1473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81元,比上年增长16.5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4885元,增长14.53%,实际增长8.8%。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7608元,比上年增长15.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5%;农村居民消费3554元,增长14.02%,实际增长8.5%。2003-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情况见图6和图7。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 年末全市五项社会保险扩面19.31万人次,参保总人数达196.66万人次,征缴基金17.26亿元(含企业养老保险清欠),支付各项保险待遇20.98亿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3.74万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65.45万人,其中职工数46.22人,离退休人员19.35万人;参加企业改制保险的单位155家,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13.0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达50.87人,新增4.61万人,其中职工34.79万人,离退休人员16.0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2.1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5.09万人。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险的对象共有20.18万人,城市居民领取失业保险人数0.89万人,基本做到应保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