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湘潭市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较为活跃。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3.3亿元,比2000年增长63.5%,年均增长10.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8.13亿元,比2000年增长65.4%;餐饮业零售额20.5亿元,增长138%。

重点物流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和顺石油物流、步步高物流配送、湖南三和医药物流、大汉钢材物流等10个首批认定的重点物流项目目前已有8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3亿多元。其中和顺石油物流第一期、湘潭港综合物流第一期工程均已完成并投入运营。

六、对外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十五”时期是我市对外贸易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0.5亿美元,年均增长36.7%。2005年,全市外贸依存度达15.1%,比2000年提高9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成绩显著。5年来,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61家,直接利用外资5.1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7倍,年均增长34.4%。引进吸纳内资122亿元,为“九五”时期的3.3倍。外商投资企业入库税收贡献率连年提高,2005年达到2.2亿元,为2000年的4.7倍。引进战略投资伙伴迈出可喜步伐,5年共引进跨国集团、国内500强企业16家。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取得进步。已有9家市内企业在亚洲、欧洲、非洲等9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投资。成功举办两届中德(湘潭)环境管理暨企业合作大会和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提高了湘潭的知名度和城市影响力。

旅游业获得长足发展。2005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54倍和2.3倍。红色旅游、绿色山水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三大板块构筑了我市旅游产品的大框架,特别是红色旅游在全国首屈一指。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升。“十五”期间,全市共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18亿元,新增公路里程321.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新增100公里,其它等级公路54.5公里。公路通村率达99.6%,比2000年提高18.6个百分点。建成通村公路336.4公里,改造通畅公路271.3公里。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7亿元,比2000年增长15.9倍。年末电话总用户147.91万户,比2000年增长2倍,其中:固定电话68.9万户,移动电话79.01万户,分别比2000年增长96.9%和4.7倍。全市电话普及率52部/百人,比2000年增加34.5部/百人。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稳健运行,存贷结构进一步优化。随着湘潭经济的全面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信贷投入加大。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25.2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84.85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163亿元和83.42亿元,其中:农业贷款33.73亿元,比2000年增加22.64亿元。

保险业务发展迅速。2005年全市有市级保险公司13家,比2000年增加7家,2005年全市保费总收入8.06亿元,比2000年增长229.8%。其中,短险2.41亿元,寿险5.65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04%、131.1%。年末共赔(给)付1.97亿元,其中:短险赔付1.59亿元,寿险赔付0.38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综合实力增强。“十五”时期,通过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五年来共有87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专利申请量达2060件,授权1232件,均居全省前列。湘潭先后被确定为国家“863”新材料成果转化基地、全国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国家火炬计划湘潭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湖南省车辆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市,雨湖区、韶山市、湘乡市被认定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韶山市被确定为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5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55亿元,比2000年增长2倍,年均增长25.2%。

教育规模拓展,质量不断提升。“十五”期间,全市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义务教育不断巩固发展。2005年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为0.11%、1.02%,分别比2000年下降0.38个百分点、2.28个百分点;初中会考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高中教育加快发展,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8.66%,比2000年提高19个百分点;高中毕业生会考合格率达95%以上;2005年高考升学率达73.5%,比2000年提高1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实力增强,2005年在校学生达到9.47万人,比2000年增加5.3万人。民办教育发展迅速,2005年拥有民办教育机构218个,比2000年增加214个。“十五”期间,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整合,撤并农村中小学734所,完成湘潭卫校与湘潭职院的合并。教育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全市共消除和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面积34万平方米。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十五”期间,相继新建改建了白石公园、齐白石纪念馆、湘潭大剧院、群艺馆等文化建设工程,举办了首届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一批文学艺术作品相继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大奖,五年来市直文艺团体在全市城乡辖区巡回演出共1000余场。

广播电视事业迅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广电中心投入运行,实现了城区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以上,农村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正在全面加快实施。

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十五”期间我市取得了抗击“非典”和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全面胜利,2004年我市投资4510万元,新建了5个疾控中心、4个传染病区、1个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进一步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重点突破了农村医疗卫生薄弱环节,调整卫生管理体制,构建市、县、乡、村卫生网络,改造乡镇卫生院23所,并在湘潭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全市义务献血率达到100%。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水平不断提高。五年中,我市成功承办了全国五城会男足比赛、全国后备力量足球比赛、中甲比赛并主办了“韶山杯”大学生足球比赛。2004年湘潭有2人参加雅典奥运会,垒球运动员郭佳获奥运会第四名,实现湘潭运动员在奥运会的名次突破。2005年我市运动员代表湖南参加全国“十运会”,取得优异成绩,共夺得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2枚和17个有奖名次。全市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全市人口的35%,并创建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工程点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