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株洲市统计局

图3: 2003年-2007年财政总收入及增幅

金融态势平稳运行。2007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现金支出分别为2147.2亿元、2076.7亿元,增长16.7%和17%;货币回笼70.5亿元,增长7.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638亿元,增长15.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04亿元,增长9.6%,增幅低于上年5.5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303.8亿元,增长19.4 %,其中短期贷款175.6亿元,增长10.8%;中长期贷款113.4亿元,增长41.1%。银行存贷比为47.5%,提高1.5个百分点。

图4: 2003年-2007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及增幅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2007年保费收入14.49亿元,增长31.3%。其中,财产保险收入3.75 亿元,增长29.7 %;人身保险收入10.75亿元,增长31.7 %。2007年各项赔款和给付额5.36亿元,增长76.9%。其中,财产保险赔付额2.09亿元,增长28.2%;人身保险赔付3.27亿元,增长33.7%。

四、人口、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有序扩大。2007年末总人口380万人,比上年增加3.4万人,其中市区79.5万人。常住人口369.6万人。城镇化率为47.4%,提高1.4个百分点。2007年计划生育率为96.8 %,人口出生率为12.7‰,人口自然增长率5.89‰,比上年提高0.34个千分点。

就业工作不断加强。2007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0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6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5394人,“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607户。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9万人。培训各类人员11.21万人次,其中2.54万人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非国有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分别达98.9%和80%。5年来,全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0.0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14.8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03元,增长16.4%,增幅提高5.5个百分点;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0812元,增长10.7%;人均住房面积20.8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2.9%,上升2.5个百分点。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平工资21800元,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5044元,增长15.5%,增幅提高5.2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性支出3950元,增长15.3%;人均住房面积55.9平方米,增长3.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2.8%,降低0.8个百分点。实现商品房屋销售额68.5亿元,增长67.1%,商品房销售面积334.9万平方米,增长55.5%。

图5:2003年-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及增幅

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2007年全市企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分别新增参保3.9万人、2.35万人、2.64万人、4.61万人和3万人,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2007当年目标任务。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征缴基金8.38亿元,为全市12.7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1.34亿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继续保持了按时足额和社会化发放两个100%。城区、县市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530元/月和460元/月,比2003年分别增长47%和35.3%。城乡低保家庭12.95万户,增加1069户。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6227张,增加245张。

五、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2007年争取国家、省级计划项目80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9项,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4项。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2项,省科技进步奖14项。签订各类技术合同登记244项,合同金额8721.8万元。年末全市拥有国家级技术(工程)中心7家,省级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7家。全市申报专利1287件,增长21.3%,其中发明专利316件,增长54.1%。

高新产业加速发展。2007年末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5家,当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44.5亿元,增长32.9%,实现增加值112.2亿元,增长32.6%,其中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技术、新能源及高效能源分别完成产值160.4亿元、107.6亿元、39.1亿元和22亿元,占全市高新产值的95.5%。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中等职业学校39所,在校学生4.6万人,增长3.9%;有普通高中47所,在校学生7.4万人,下降7%;有普通初中159所,在校学生9.6万人,下降19%;有小学611所,在校学生20.9万人,增长2%。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生辍学率1.06%,初中毕业升高中阶段学生比例79.34%。发放救助金2137万元,对9.6万贫困生实施了“两免一补”。五年来先后完成了城区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湖南工业大学正式挂牌。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2007年全市共有文化经营户1816家,其中市区954家。举办炎帝广场“周周乐”文化活动28场次,送戏下乡1219场,电影下乡10283场。城区20万户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基本完成,全市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38.88万户,增长9.4%。确立公布了《株洲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市一批文化精品荣获全国、全省“五个一”工程奖,“炎帝陵祭祀”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7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933个,病床总数14338张。新农合覆盖农业人口257万人,参合农民227万人,全市农村合作医疗平均参合率达87.9%。儿童计划免疫全程接种率为92.5%,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5%,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万分之二以下。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成功举办了迎奥五环潇湘行株洲市工人趣味运动会暨市第三届大众体育运动会等群众体育运动。组织参加湖南省第四届农民运动会夺得6枚金牌,金牌总数列全省第三。湖南省青少年体育比赛金牌总数和团体部分全省第三。过去五年,杨云、郑波、李玄旭等一批优秀运动员在奥运会、亚运会、锦标赛、城运会等国际、国内赛事中夺得奖牌。

六、行业经济

(一)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2007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6.6亿元,增长5.5%。粮食播种面积259.6千公顷,增长0.2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96.9千公顷,增长2.3 %;完成造林面积4.41千公顷,下降17.1%。

表2: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07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188.6 0.8

油料 万吨 2.34 0.18

蔬菜 万吨 162.3 6.3

瓜果 万吨 12.08 3.1

肉类 万吨 37.82 4.9

出栏肉猪 万头 487.3 5.2

出栏牛 万头 9.18 6.99

出栏羊 万头 49.29 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