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5 湖南省统计局

证券、期货市场继续发展。年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45家;境外上市公司3家,比上年增加1家;全年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18亿元。年末全省证券公司69家营业网点,证券交易额1288亿元;期货公司4家,成交金额1738亿元。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27.17亿元,增长10.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9.54亿元,增长19.2%;人身险保费收入97.63亿元,增长7.5%。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29.49亿元,增长7.3%,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8.18亿元,增长24.4%;人身险业务赔款与给付11.31亿元,同比减少12.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2005年,全省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036项,有15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46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高性能碳/碳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签订技术合同19437个,合同成交金额41.74亿元。全年受理专利申请8763件,专利授权量3659件。承担国家科技项目400项,争取国家科技经费3.2亿元,增长15.0%,居全国第10位。全省组织实施了21个重大科技专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472.93亿元,增长21.8%,其中新材料领域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79.79亿元,增长40.4%;新能源、高效节能领域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6.51亿元,增长37.8%。全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45亿元,增长21.5%,占GDP的0.7%。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取得新进展,全省已有19个县市区开通了"96318"专线电话,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和现代远程教育科技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实施了"双百"星火科技富民工程。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完成,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0%,毕业生升学率为99.6%;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6.8%,三年保留率为89.8%。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在校学生202.52万人,增长10.1%。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初始阶段,全省普通高校93所,比上年增加12所;全年招生25.08万人,增长21.3%;在校学生75.49万人,增长18.1%,其中在校研究生32676人,增长25.3%;每万人中普通高校在校学生由2000年的38.57人上升到112.71人。民办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各类民办学校4262所,其中民办普通高校10所,在校学生9.52万人。

综合技术服务取得新发展。测绘事业继续发展;气象预报服务领域扩大,中长期预报准确率提高;产品质量技术监督力度加大;地震、计量、水文等工作进一步发展。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2005年末全省拥有艺术表演团体93个、文化馆125个、博物馆和纪念馆72个、公共图书馆120个。涌现出一批优秀文艺创作作品。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现象,在文化领域影响较大。

年末全省广播电台11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2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为82.47%,比上年提高0.49个百分点。全省电视台15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2.42%,比上年提高0.39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429.46万户,增加11.27万户。

全年新闻出版业销售收入134.02亿元,利润总额10.2亿元。出版图书4192种,报纸88种,期刊247种,分别增加283种、1种和12种;期刊出版量1.11亿册,图书出版量3.05亿册,分别增加0.24亿册和0.17亿册。全省动漫产业完成产值53.7亿元,盈利3253万元;年产原创动漫2万分钟,占全国原创产量的70.0%。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052个(不含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村卫生室),拥有床位总数14.9万张;全省卫生工作人员总数23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9万人;全省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8.02万人,注册护士5.48万人。农村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筹资4亿元,新、改、扩建900所农村中心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完成500所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设备装备任务。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全省体育场地29338个(标准场地21294个,非标准场地8044个),其中体育馆140座,运动场19135个,各种训练房1884个;总面积4473.56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67平方米。全省运动员夺取6项世界冠军、1项亚洲冠军、36项全国冠军。全省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为1900万人次,开展项目1460项次。

十一、资源与环境保护

矿产资源勘探和地质公园建设取得成效,水资源供应基本稳定。2005年,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勘查新发现矿产地10处,新查明矿产资源储量6种,其中铅锌6.41万吨,煤654.2万吨。成功申报了凤凰、古丈红石林、酒埠江三处国家地质公园。全省人均水资源2105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1311毫米;年末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11亿立方米。

耕地面积减少的势头趋缓。全年净减少耕地491.76公顷,其中生态退耕2337.46公顷,灾毁耕地323.73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565.21公顷,其他原因减少耕地138.14公顷,建设占用耕地3629.98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6267.28公顷,农业结构调整等其他原因补充耕地235.47公顷,建设占用耕地实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稳定在336万公顷。

环境治理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全省建成烟尘控制区183个,面积1238.6平方公里,增长0.7%;环境噪声达标区168个,面积851.8平方公里,增长13.9%。河、湖、空气、重点污染源的监测继续得到加强,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为40.4%,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39.6%,提高7.1个百分点。处理了一批包括湘江、资江饮用水源污染物严重超标事件在内的危害环境安全的重大隐患,全省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全年造林面积149.85千公顷。全省已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4个,年末全省建有自然环境保护区92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33个。自然环境保护区面积109.75万公顷。全省森林覆盖率为55.0%,比上年提高0.68个百分点。成功预报地区灾害15处,安全转移受威胁人员1165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省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人口总数控制在目标范围内。2005年末,全省总人口为6732.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4.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90.88万人,乡村人口4241.22万人。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1.9‰,比上年提高0.01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75‰;自然增长率为5.15‰,提高0.06个千分点。全省全面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共发放奖励扶助金3594.54万元,59909名奖励扶助对象受益。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523.97元,实际增长8.2%,其中人均工薪收入为6284.79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经营净收入872.2元,增长76.6%;转移性收入2171.38元,增长24.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17.74元,实际增长7.2%,其中工资性收入1228.79元,增长13.7%;家庭经营收入1713.35元,增长6.1%;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175.6元,增长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