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5 恩施州统计局

表8  2007年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情况(单位:万元)

指    标2007年 年末数比年初增减

绝对数%

各项存款余额231966043245022.9

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2285610973826.6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34640222197919.7

各项贷款余额147463924537820.0

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537897251219.0

其中:工业贷款47575-11330-19.2

农业贷款1975024772431.9

中长期贷款余额101570016792819.8

其中:基建贷款44248511316834.4

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3443元,比上年末增加544元,增长18.8%。

图7  2003-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年末全州有各类商业保险中心支公司10家,其中本年新

增3家;新增县市支公司(营业部)15个,分支机构达到175个;全年实现保费收入6.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寿险保费收入4.06亿元,增长10.3%;财产险保费收入2.05亿元,增长19.9%。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27亿元,增长21.6%。其中,寿险给付赔款2.05亿元,增长9.0%;财产险支付赔款1.22亿元,增长50.6%。

图8  2003-2007年全州保费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较快发展。“两基”工作取得新突破,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师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各类教育长足发展。全州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3.42万人,比上年增加0.99万人,增长40.5%;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5.05万人,比上年增加0.14万人,增长2.8%。(2007年全州各类学校基本情况见表9)

表9  2007年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基本情况(单位:所、人)

类别校数毕业 生数招生数在校 学生数教职 工数

普通高校251047128232762038

湖北民院142094952182691428

恩施职院189521765007610

成人高校11179946139649

恩施电大11179946139649

中等职业学校19699413954342361331

普通中学180642897490821386312549

普通初中15648924578221633189464

普通高中241536517086505453085

小学886569944445227720615610

特殊教育599179124177

幼儿园1642036645184518241423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步。组织企业、科研单位申报各类科技项目,全年共争取到科技部、省科技厅项目30个,项目经费1047万元,其中国家项目3项,经费754万元,省级项目27项,经费293万元;《湖北高磷赤铁矿综合开发利用技术》项目已获科技部立项支持;《魔芋组培良种工厂化及标准化繁供体系建设》项目已由科技部支撑计划立项;继续实施“星火富民”工程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湖北香莲药业有限公司、湖北圣峰药业分别获得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州高新技术企业已达6家;全年共申报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17个,通过省评委会评审、审定并公示的5项,其中获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的1项,填补了我州从未获得省自然科学奖励的空白;全州28项科技成果被省科技厅登记认定为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全州专利申请量82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进展,全州26个“申遗”项目被列入“湖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已上报文化部;成功举办首届“恩施州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活动,开展各类文艺活动18项;土家风情歌舞《比兹卡》市场版出炉;继续坚持送文化下乡活动,全州9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全年完成演出1743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得到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多姿多彩;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加大,“扫黄打非”、网吧和印刷业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广播电视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全州159个行政村联通广播电视网络;全州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4.56%,比上年提高0.23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4.85%,提高0.31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数22.44万户,比上年增加0.71万户。

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取得新成就,落实防治艾滋病配套经费92万元,地方病防治工作完成碘盐监测并上报省地病办,完成改灶降氟2.5万户;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增强,对26个乡镇卫生院和398个村卫生室进行了规范化改造建设;认真实施“降消”项目,全州孕产妇死亡率为38.77/10万,较上年下降22.35/10万,婴儿死亡率14.5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7.93‰,住院分娩率为86.1%,比上年提高13.5个百分点。

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州全年参合人数274.88万人,参合率为81.6%,住院补偿率32.9%;全年筹集合作医疗基金14065万元,其中,农民缴纳2749万元,各级财政补助11316万元;全年合作医疗基金支出10886万元,补偿总人次110.60万人次。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城乡体育设施建设逐步加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扎实推进;出台了《关于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意见》并在全州组织实施;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我州田径队参加全省青少年年度比赛,获得一金、五银、两铜的好成绩;全民健身、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州户籍总人口391.08万人,比上年增加3.18万人;年末全州常住人口347.65万人,比上年减少1.35万人。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全年(自然年度)共出生人口4.0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16‰;死亡人口1.9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4.7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8‰。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74元,比上年增加682元,增长9.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455元,增加894元,增长16.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7.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143元,增加295元,增长16.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46元,增加194元,增长9.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1.9%。

图9  2003-2007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图10  2003-2007年全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1.18万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4633名“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