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5 恩施州统计局

新闻出版工作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切实加强了报刊、印刷、发行管理,整顿和规范了市场秩序。全州有公开出版报纸10家,期刊4种,省批内部资料性出版物12种,州批内部图书65种,总印数5928.8万份、28万册。

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全州广播综合覆盖率92.67%,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电视综合覆盖率94.04%,比上年提高2.38个百分点。

卫生工作以改革为动力,以农村卫生为重点,稳步实施121卫生工程,卫生事业发展加快,防病治病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尤其是公共卫生防治体系的建设得到完善和巩固,列入2003年州政府工作报告九件实事之一的建设州疾病防治中心和州肿瘤防治中心的任务进展顺利,其中州肿瘤防治中心已经建成,州疾病防治中心主体工程已完成。在全州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经过各部门和卫生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州在防治非典型肺炎斗争中取得“零疫情”的优异成绩。

年末全州卫生机构695个,其中医院18个,卫生院88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9个。年末全州卫生机构实有床位0.60万张,其中医院床位0.36万张,卫生院床位0.22万张。全州卫生技术人员0.90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40万人,注册护士0.32万人。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竞技体育成果丰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生机勃勃。在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我州体育健儿勇夺金牌6块、银牌3块、铜牌3块,选送的4个表演项目获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在全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上,夺得金牌23块、银牌27块、铜牌28块,并获得9个体育道德风尚奖。

各种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极大地促进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州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先进集体”,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表彰。

十一、城建和环保

全州强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形成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新局面,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城镇功能不断增强。特别是为迎接建州20周年,各部门多方筹集和争取建设资金,突出州府城市的建设与改造,建成了以亲水走廊、民族广场、学院路等为代表的十二大市政工程,州府城市功能得到极大提升。

年末全州城镇建成区面积86.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71.18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比重为18.64%,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15.36%相比,提高3.28个百分点,全州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全州城镇自来水供水能力32.4万吨,城市自来水普及率50%,城镇绿化覆盖率15%,城镇路灯杆线430公里,铺设排水管道330公里,污水集中处理率2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5%。

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大,用于环境保护的投入大幅度上升,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总投资2.08亿元日处理9万吨的巴东县、恩施市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入使用后这两个县、市城区污水处理率将达80%以上;总投资0.57亿元日处理280吨的巴东县、恩施市垃圾处理场也将建成投入使用。全州进一步加强二氧化硫的治理,继续加大清洁能源推广力度,全州已有恩施、利川、宣恩、咸丰四县市建成天然气管网。在农村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全州已建成沼气池10万口,该项目已列入国家计划,“十五”期间计划再建70万口沼气池,这将极大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据全州60家重点工业企业的统计资料显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12.9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71.89%,工业废气排放总量429874万标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6083吨,去除量6105吨;烟尘排放量3893吨,去除量2616吨;工业粉尘排放量3962吨,去除量7332吨。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州总户数为111.99万户,总人口381.7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99.52万人,女性人口182.27万人,性别比为109.46;年内出生人口3.39万人,出生率8.80‰,年内死亡人口1.95万人,死亡率5.06‰,人口自然增长率3.74‰。

城乡居民收入有所增长。全州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405元,比上年增加824元,增长8.6%,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劳动报酬10187元,比上年增加836元,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1498元,比上年增加33元。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年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1157万元,发放率达到100%;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1.40亿元,支付率和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

年末全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11.52万人,其中参保职工9.21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2.3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8.8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11.5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3.0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2.59万人。

全州共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26188万元,其中,征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13415万元,征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3463万元,征缴失业保险费1437万元,征缴医疗保险费7609万元,征缴工伤生育保险费264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稳定发展。城镇居民已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3.9万人,累计发放低保金0.25亿元,低保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全州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的床位数6371张,比上年增加3768张,增长1.4倍,收养人数5599人,比上年增加4048人,增长2.6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80处,比上年增加46处。全年销售福利彩票0.25亿元,比上年增长78.9%。

消除茅草屋工作成效显著。全州共筹资0.26亿元,建房1.66万间,建筑面积43.52万平方米,解决了全州5593户农村特困户住茅草棚、住岩洞的问题,成为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民心德政工程”。

注:全州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各产业总产值的绝对数一律按新的统计制度即现价计算,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