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三个提高、三个翻番、三个确保”奋斗目标,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和谐建设,着力改善民生,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使国民经济持续保持高位稳健运行态势,呈现出速度加快、质效提高、结构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据初步核算(下同),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473.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4%,增速创建市以来最好水平。其中,第一产业150.35亿元,增长10.4%;第二产业157.38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166.01亿元,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由上年的5859元提高到7095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30.91:32.2:36.89调整到2007年的31.74:33.22:35.04。 市场物价结构性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46%,涨幅提高2.2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及用品、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分别上涨10.91%、1.03%、7.5%、0.5%、2.25%;衣着、交通和通信工具、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下降1.52%、0.78%和2.03%。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2.7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08%。 劳动就业形势较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66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30万人、转移10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7%以内。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41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0.74万人。累计发放再就业证7.46万人,为626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贷款856万元。全市共开发公益性岗位3300个,解决了一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 二、农业 全市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大农业投入、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235.65亿元,增长27.1%;农业增加值150.36亿元,增长24.1%。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粮食种植面积707.09万亩,增加6.14万亩,增长0.14%;粮食总产量294万吨,增加10万吨,增长3.5%。油料面积285.81万亩,减3万亩,减幅为1.03%;油料产量42万吨,增1.47万吨,增长3.6%。油料面积虽然略有下降,但单产增加13.18斤,增幅为4.68%。蔬菜面积137.37万亩,减少1.55万亩,减1.16%;蔬菜产量219.94万吨,增5.33万吨,增长2.5%。棉花播种面积70.99万亩,增11.15万亩,增长18%。棉花总产7.25万吨,增1.14万吨,增长18.66%。 畜牧业生产强势增长。在国家优惠政策和市场价格的拉动下,全市畜禽养殖小区、养殖大户不断增加,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牧业总产值68.47亿元,增加24.55亿元,增长55.9%;生猪出栏356.56万头,增58万头,增长19.6%;猪肉产量25.95万吨,增长12.9%。家禽2925.65万只,增621.26万只,增长27%;禽肉产量3.74万吨,增长43.85%。牛61.45万头,增8.37万头,增长15.8%;牛肉产量3.64万吨,增长12%。全市新增各类畜禽养殖小区80个,10个县(市、区)畜禽规模养殖小区总数200个。 水产品产量大幅增加。渔业总产值33.48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14.2%,增长29.8%。水产品产量40.03万吨,增长18.2%。特色水产品小龙虾养殖势头强劲,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15.8万亩,总产量1.65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速度加快。全市工业增加值121.07亿元,增长1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4.91亿元,增长30.08%,超过全省平均水平6.48个百分点。按所有制分,国有经济完成增加值8.47亿元,增长17.78%;集体经济2.5亿元,增长12.72%;股份制经济57.22亿元,增长46.9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完成增加值8.05亿元,增长69.94%。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8.33亿元,增长29.16%;重工业46.58亿元,增长31.06%。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完成增加值16.2亿元,增长41.8%。 工业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8.69亿元,比上年增长85.79%,其中利润总额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04%。随着工业经济运行环境的改善,全市工业所有制结构不断优化,区域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6.31亿元,增长33.4%。全年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43.8亿元,增长61.6%。建筑单位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74.7万平方米,比上年净增615.8万平方米,增长58.16%。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大幅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5亿元,比上年增长34%,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其中,城镇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08.54亿元,比上年增长52.5%。全市新开工项目1171个,同比增加209个。引进及签约项目637个,总投资350.3亿元。纳入全省重点考核的大别山电厂、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大广北高速公路、武英高速公路、伊利乳业、武麻高速红安连接线等6个项目,全年累计完成投资55.8亿元,占全市城镇以上项目投资的36.8%。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实现新突破,林纸一体化项目建设总规模为25万吨化机浆、30万吨漂白浆、50万吨高档纸,配套建设450万亩林业基地,总投资近100亿元;黄冈火电厂项目前期工作已重新启动,项目防洪论证、项目申请报告书正在编制;连江支堤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后,已开工建设;黄冈亚东水泥项目已经获省核准;红安火车站改造和黄州火车站升级改造铁道部已经认可。 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全市房地产投资23.33亿元,增长91.7%,增幅比上年提高57.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快速增长。全市销售商品房154.87万平方米,增长78.3%,其中销售住宅面积146.6万平方米,增长78.5%。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66亿元,比上年增长21.25%,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市级零售额54.83亿元,增长15.91%,县级67.25亿元,增长21.64%,县以下101.58亿元,增长24.0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93.28亿元,增长21.63%,住宿和餐饮业24.85亿元,增长16.86%;其它行业5.53亿元,增长28.9%。从消费热点看,汽车、食品、服装、各种时尚及文化商品成为市场消费的热点。住房消费继续升温,全年商品房销售额增长80%,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95.6%。汽车、住房消费的快速增加带动了城市消费品市场的活跃,意味着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加快。 对外贸易规模扩大。全市外贸出口3.62亿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5.6%,增长75.2%。其中,机电产品出口3967万美元,增长85.5%;纺织服装出口11011万美元,增长83.7%;医药化工出口9088万美元,增长58.4%;高技术产品出口1297万美元,增长28.5%。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1767万美元,增长2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