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宜昌市统计局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992.25万人次,比上年减少4.0%,其中,入境国际旅游人数22.25万人次,减少34.7%。其中,外国人18.11万人次,减少38.1%;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4.14万人次,减少13.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885.3万美元,减少6.8%。国内旅游人数970万人次,减少3.0%;国内旅游收入61亿元,减少9.7%。全市旅游总收入65.09亿元,减少10.0%。

八、金融和保险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02.4亿元,比年初增加119.17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04.78亿元,比年初增加108.82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98.41亿元,比年初增加53.69亿元。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9.80亿元,比上年增长61.1%,其中寿险保费收入22.70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90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5.20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6.70亿元,其中寿险给付2.50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0.80亿元;财产险赔款3.40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在校研究生918人,毕业生238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46万人,在校生4.61万人,毕业生1.24万人。全市普通中学招生6.22万人,在校生19.60万人,毕业生7.42万人。普通小学招生2.63万人,在校生17.75万人,毕业生3.33万人。特殊教育招生172人,在校生1180人。幼儿园在园幼儿6.21万人。

2008年共登记科技成果86项,获奖45项,其中省级以上奖23项。2008年,全市专利申请达到1777件,增长19.9%,专利授权量为1088件,增长48.2%。新建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8家,重点实验室6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8个。市图书馆建成开放。有线电视用户42.30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3.16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2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59%。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53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5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0个。卫生技术人员1831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539人,注册护师和护士6368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2086张。全年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人数12493例,报告死亡44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451.9/10万,死亡率1.13/10万。

成功举办了奥运火炬接力宜昌传递活动。宜昌籍选手获得铜牌,实现宜昌奥运会奖牌零突破。全市参加省以上运动会人数达350人次,获得45枚金牌、53枚银牌和61枚铜牌。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400.83万人,常住人口为403.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08万人,出生率为7.69‰;死亡人口3.17万人,死亡率为7.90‰;自然增长率为-0.21‰。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86元,比上年增长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33元,比上年增长14.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3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09%。

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65.90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95.93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8.94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6.9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38.2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35.57万人,其中参保农民工4.9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27.80万人。251.45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0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为2.11亿元。

十二、资源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市耕地总资源318.71千公顷,其中常用耕地面积227.63千公顷。全市共有矿产资源84种,矿床377处,其中已开发利用矿种41种。

全年完成造林作业面积19.12千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5.3%。截至2008年底,自然保护区5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

初步测算,全年规模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746.2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54%。原煤消费量6505632吨,下降4.01%;燃料油消费量12499吨,下降80.1%。

全年共发生火灾535起,造成2人死亡。工矿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81起,死亡93人,比上年减少7.0%,损失额2200.45万元,比上年减少6.3%。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95起,造成252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129万元。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