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28.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9.3%。其中,外国人24.32万人次,增长47.1%。全市旅游外汇收入5319.6万美元,增长37.9%。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901.8万人次,增长4.6%。国内旅游收入60.3亿元,增长12.1%。全市国内外旅游收入总计达到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 八、金融和保险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13.20亿元,比年初增加84.0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8.73亿元,比年初增加44.22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47.39亿元,比年初增加53.66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26.62亿元,比年初增加4675万元。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保险公司20家,全年保费收入16.08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39亿元,增长23.7%;寿险保费收入11.69亿元,增长24.6%。全年保险赔款给付支出3.53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财产险赔款2.3亿元,寿险业务给付1.23亿元,分别增长21%和25.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3所。全年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1.26万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到3.94万人,毕业学生0.91万人。年末共有在校研究生718人。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中学214所,全年招生6.85万人,在校生22.2万人,毕业生8.13万人。普通小学502所,招生2.8万人,在校生20.1万人,毕业生4.3万人。幼儿园326所,在园幼儿5.9万人。 全年共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项24个,比上年增加12个。年末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8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9家。全市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1100件和680件,分别比上年增长37%和17%。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0个,总藏书141.6万册。各类文化事业机构1395个,其中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1个。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9.50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5.81%,广播综合覆盖率95.47%。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62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15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11万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7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6%,其中执业医师7433人,注册护士5744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88.39%,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体育场所3065个,年内举办县级运动会38次。在省以上运动竞赛中,全市共获得奖牌172枚,其中金牌58枚,银牌63枚,铜牌51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03.6万人,户籍人口400.23万人。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926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城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24元,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155元,增长7.7%。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6%,比上年降低2个百分点。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33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94元,增长12.6%。农村恩格尔系数46.6%,比上年降低2.3个百分点。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731元,增长7.7%。 年末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7.8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0.2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5.76万人。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10.87万人。 年末全市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5家,床位1178张,年末在院人数982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32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9个。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平均降水量1030.2毫米,比上年增长1.4%。森林面积1136千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5.3%。活立木总蓄积量3985万立方米。 全年环保污染治理投资总额14.97亿元,比上年增长89.6%。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量9155万吨,增长15.7%。全年处理污水量6742万吨,污水处理率达到60.55%,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54.8%,比上年提高29.6个百分点。城市绿地逐年增加,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69%,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5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5平方米。 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肇事、生产安全、火灾死亡事故1677起,比上年增长10.8%;死亡383人,比上年下降5.7%。其中,交通事故972起,死亡280人;生产安全事故94起,死亡101人;火灾事故611起,死亡2人。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经济类型分组的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