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5 宜昌市统计局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94.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连续第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34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354.65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249.92亿元,增长13.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17190元,比上年增长14.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0:51.0:35.0转变为13.0:51.0:36.0。

全市完成区域财政总收入147.5亿元,增长39.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7.37亿元,增长21.5%。地方一般预算支出62.37亿元,增长31.9%。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0%,低于上年0.6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1.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05.5%,分别低于上年2.5个和1.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5.5%,低于上年2.1个百分点。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为105.3%,低于上年3.7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为105.4%,低于上年4.1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148.14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9%。粮食播种面积308.5千公顷,增加1.7%,粮食产量149.83万吨,增产2.9%;棉花种植面积18.55千公顷,增加8.1%,产量2.9万吨,增产29.6%;油料种植面积101.74千公顷,增加2.7%,产量22.08万吨,增产3.5%;蔬菜种植面积88.58千公顷,增加7%,产量229.8万吨,增产5.2%;年末果园面积83.59千公顷,增加16.9%,全年园林水果产量118.31万吨,增产22.1%;年末茶园面积29.94千公顷,增加12.6%,全年茶叶产量1.88万吨,增产16.5%。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41千公顷,减少29.3%。全年完成幼林抚育面积11.5千公顷,下降36.2%。

全年肉类总产量39.81万吨,增长5.4%。出栏生猪450.7万头,增长4.6%;出栏牛3.56万头,增长15.8%;出栏羊76.28万头,减少3%。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3.77万吨,增长14.6%。其中养殖产量12.18万吨,增长15.7%。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明显改善。2006年末,全市自来水受益村达745个,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2.75万千瓦,农用拖拉机6.05万台。农村用电量4.09亿千瓦时,增长12.9%。地膜覆盖面积44.18千公顷,增长9.1%。

三、工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71.77亿元,增长15%。其中内资企业完成248.87亿元,增长14.1%;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完成22.90亿元,增长27.9%。轻工业完成61.40亿元,增长35.4%;重工业完成210.37亿元,增长10.4%。轻重工业结构由上年的19.61:80.39转变为22.59:77.41。

规模以上工业部分主要产品产量如下:发电量678.41亿千瓦时,减少3.9%;磷矿石613.06万吨,增长20.1%;三聚磷酸钠19.1万吨,增长10.3%;季戊四醇5.65万吨,增长7.7%;活性干酵母2.38万吨,增长3.8%;白酒1603万升,增长54.8%;丁基橡胶瓶塞33.25亿只,增长67.1%;化成箔2515万平方米,增长4.4%。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4.65亿元,增长25.9%;实现利税总额161.67亿元,增长22.7%;利润115.13亿元,增长26.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51.68,比上年提高11.2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3.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增幅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完成投资287.98亿元,增长3.9%,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39.18亿元,增长23.6%,增幅下降33.4个百分点;农村完成投资35.56亿元,增长109.7%,增幅高于上年69.9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基础设施投资7.89亿元,增长353.4%。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0.99亿元,增长57.7%,增幅高于上年4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190.01亿元,下降6.2%,其中工业投资由增长1.9%转为下降3.6%;第三产业投资122.54亿元,增长44.5%,增幅提高15.8个百分点,其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7.9%,比上年提高9.8个百分点。

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396.6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7%;其中商品住宅324.69万平方米,增长19.0%。商品房竣工面积138.69万平方米,增长6.5%;其中商品住宅111.28万平方米,增长1.7%。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含现房和期房)180.27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167.0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40.89亿元,其中商品住宅34.34亿元。商品房空置面积36.33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5.46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空置24.91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0.1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2.8%。分城乡看,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153.3亿元,增长17%,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08.9亿元,增长13.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18.3亿元,增长16.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9.6亿元,增长14.1%;其它行业实现零售额4.3亿元,增长9.6%。

六、对外经济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8个,比上年减少10个。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15亿美元,增长10%。

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69亿美元,增长29.4%。其中,出口额4.09亿美元,增长27.9%;进口额1.6亿美元,增长33.5%。五大出口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全年,五大出口基地产品共出口31050.7万美元,同比增长25%,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5.8%。其中:机电产品基地出口7004.4万美元,同比增长39.2%;电子元器件基地出口5940.7万美元,同比增长12.5%;磷化工产品基地出口8686.1万美元,同比增长8.9%;纺织品基地出口4827.7万美元,同比增长38.8%;农产品基地出口4591.8万美元,同比增长51.4%。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公路、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51.04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0.8%;旅客周转量52.39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4.7%。三峡机场旅客吞吐量50万人次,增长19%;货邮行吞吐量5054吨,增长36.4%。

年末全市民用车辆保有量48.45万辆,其中民用汽车保有量10.2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7.7%。在民用汽车中,轿车保有量2.5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1.5%。

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1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电信业务收入1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91.04万户,城市电话普及率44.24部/百人,农村电话普及率14.06部/百人。全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2.22万户,年末累计达到139.09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13.46万户,增长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