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利用外资有所增加。1999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4个,协议利用外贸209万美元,实际到资74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倍。外商投资领域涉及轻工、电子、建筑、机械、娱乐饮食等10多个行业。 旅游事业迅速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0.6%,其中:境外1.3万人次,增长8.3%。旅游收入7.3亿元,增长41.7%,占当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9%。外汇收入比上年增长16.1%。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收支实现平衡并略有节余。1999年,财政税务部门克服了主导产品生产下降,重点企业税源缩减和农业受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强化征管,优化支出结构,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36066万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5909万元,增长3.1%。财政支出128868万元,增长11.8%。 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存贷款稳定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9.61亿元,比年初增加24.5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01.06亿元,比年初增加10.0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82.46亿元,比年初增加5.2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减少1.5亿元,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3.97亿元。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居民保险意识增强。1999年,财险和寿险承保金额383.7亿元,比上年增长55.0%,保费收入2.78亿元,增长31.1%。赔款支出1.13亿元,增长11.9%。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就。全市县以上科研机构28家,共安排市级科技项目250项,科技投入25532万元,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4项,科技投入637万元。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128项,技术流动总量3578万元。专利申请登记75项,比上年增加9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有各类学校2847所,在校学生64.73万人。其中:普通高校4所,在校学生8501人;普通中专12所,在校学生13917人;小学2559所,在校学生43.11万人;普通中学222所,在校学生17.34万人。初中入学率达到89.5%,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逐步完善。年末,职业中学19所,在校学生8031人;成人中专10所,在校学生2408人;成人高等学校4所,在校学生1620人。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8个。全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256场,艺术表演967场次,观众90.0万人次。报纸发行总量6028万份,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十堰日报》发行768万份。 广播电视覆盖面扩大,传输信号质量提高。1999年,广播覆盖率达到78.5%,电视覆盖率88.5%,分别比上年提高13.8和11.2个百分点。 医疗保健事业长足发展。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35个,病床8845张,专业技术人员14474人。每千人拥有床位2.59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24人。 体育事业成效显著。1999年,在省以上体育比赛中,获奖牌55枚,其中:金牌13枚,银牌18枚,铜牌24枚。全民体育活动开展活跃。全年共举办各项比赛1200多次,体育人口158万人,全市85%的乡镇成立了全民健身机构。1999年有1个县和9个乡镇在省获得体育十强县和体育十强乡镇称号。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全市已建尘烟控制区13个,面积73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0个,面积50.4平方公里。工业污染治理项目74个,比上年增加13个,投资金额1332万元,增长27.9%。新增治理“三废”能力有废水0.12万吨/日,废气98.95万标立方米/时,固体废物0.17万吨/年。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规模逐步控制。据公安部门统计,1999年末,全市总人口341.15万人,比上年增加1.01万人,其中:出生人口2.64万人,死亡人口2.25万人。计划生育卓有成效,计划生育率达到9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8‰。 农村居民收入减少。全年农民人平纯收入1433元,下降4.9%。城镇居民收入好于农村。职工人平工资6802元,增长4.9%。 劳动就业工作有所加强。1999年全市共建立各级再就业服务中心1057个,筹集再就业基金4621万元,通过多种途径使1.42万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1999年,全市共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网络88个,覆盖面达到59%。城镇社区服务设施网点达到468个;社会福利院331个,床位5490张。社会救济对象35.33万人,享受救济困难户频次为4.2万人次。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1999年末,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3.9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6.1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1.2%和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