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9年,面对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偏紧、农业受灾、主导产品市场疲软等困难,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拼搏,克难奋进,大打扶贫攻坚、国企扭亏增盈、经济结构调整硬仗,基本保持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稳定。 一、综合 经济运行基本平稳,速度略有回落。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67.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3%。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3.66亿元,下降30%;第二产业增加值87.35亿元,增长0.4%,第三产业增加值56.46亿元,增长7.4%,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4916元,下降2.9%。同时,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各项的配套措施正逐步实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一定突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脆弱,抗灾能力差;二是产品及产业结构单一的矛盾仍比较突出,适应市场能力较低;三是投资力度不够,发展后劲不足;四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下岗待业人员增多,再就业压力较大。 二、农业 1999年,十堰地区遭受严重旱灾,农业生产全面受损,减产幅度较大。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产值40.3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21.9%,其中,种植业产值23.51亿元,下降24%,林业产值3.29亿元,下降12.6%;牧业产值12.55亿元,下降16.7%;渔业产值1.02亿元,下降47.7%。 主要农产品产量均有下降。全年粮食总产量下降30%,油料下降27.7%;水果产量6.13万吨,下降38.5%;茶叶874吨,下降12.2%;烟叶0.45万吨,下降17.0%。多种经营作物全面受损。主要林特产品减产幅度均超过一成。畜牧业渔业生产也受到较大影响。1999年,肉类产量11.62万吨,比上年下降15.6%;猪肉10.42万吨,下降14.8%;水产品产量1.89万吨,下降47.9%。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提高。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0.21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4%;各种农用拖拉机4233台,下降1.3%;农用排灌机械8356台,增长12.0%;农用汽车2473辆,增长6.2%;农村用电量13637千瓦时,增长0.5%;化肥施用量8.91万吨,增长7.6%。 三、工业 受国家宏观调控和汽车主导产品市场份额缩减影响,全市工业生产继续在低谷中徘徊。1999年,全市国有工业企业及年销售500万元以上其他企业完成增加值60.6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2.11%,其中:国有工业增加值42.11亿元,下降2.13%,集体工业增加值11.59亿元,下降2.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3.74亿元,增长0.9%;其他工业增加值0.03亿元,增长30.9%。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效益下滑势头未能有效遏制。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税0.08亿元,比上年下降98.8%;成本费用利润率为-4.26%;资金周转次数1.07次,减少0.1次;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12.2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58.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74.9%,比上年降低了3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建 在投资项目减少的情况下,重点加强了城市公用设施、农田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的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0.2亿元,比上年下降8.8%。其中,国有单位投资18.53亿元,下降10.7%;集体单位投资4.24亿元,下降23.6%;城乡私人投资5.09亿元,增长12.6%;其他单位投资2.34亿元,增长3.1%。在国有单位投资中:基建投资9.96亿元,比上年下降7.3%;更新改造投资7.06亿元,下降10.9%;房地产投资0.75亿元,下降20.9%。 年内5万元以上投资新开工项目322个,比上年减少63个。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年内新增生产能力有:水力发电0.4万千瓦,水泥20万吨/年,光纤通讯电缆50芯公里,中小学学生席位1900个。输电线路长度(11万伏以上)10.32公里。 城市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十堰城区以创建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为目标,加大了城市建设力度,全年投入1.54亿元资金,相继进行了热电厂并网发电、人民路改造,文化广场续建,香港街改造,顾家岗供水管道等16项工程建设。各县市城镇建设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城市环境、园林绿化、城市监管得到改善和加强。1999年,市区道路面积428万平方米,市区拥有标准营运车457标台,出租车581辆,市区园林绿化面积1201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04%。全市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39.10万立方米/日,全年供水总量11914万立方米,用水普及率100%;煤气供应总量1870万立方米,液化气供气总量3093吨,用气普及率100%。 五、交通和邮电业 1999年,我市交通运输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继续发展。全年完成水路和公路客运量3181万人,比上年增长33.7%,其中:公路客运量3156万人,增长34.9%;客运周转量140599万人公里,增长32.1%;货运量1297万吨,比上年下降13.4%;货运周转量59447万吨公里。年末,拥有各种营运工具11087辆,比上年增加555辆。 邮电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7388万元,比上年增长20.0%。城乡电话用户新增2.37万户,总量已达15.97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27万户,达到3.89万户。无线寻呼用户6万户,增长9.1%。数据通信用户达到3804户,比上年增加2408户,其中,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599户,比上年增加803户;公众多媒体用户2205户,比上年增加1605户。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5.36万门,比上年增长4.7%。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 城乡市场较为平稳,市场销售保持增长,物价继续降低。1999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5.67亿元,比上年增长3.4%,剔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8.6%。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8.73亿元,比上年增长4.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6.94亿元,比上年下降0.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商业零售额9.99亿元,下降16.2%;集体商业7.2亿元,增长8.4%;股份制商业4.7亿元,增长14.4%;个体私营商业24.8亿元,增长13.0%。分商品类型看,食品30.96亿元,增长1.1%;日用品18.45亿元,增长5.8%;衣着13.48亿元,增长5.1%。 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全市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指数为97%;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95.3%。居住消费和服务项目价格仍有上升,其中居住消费比上年上升0.5%,服务项目上升13.3%。 七、对外贸易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了增长势头。1999年,全年进出口总额1022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5.8%,其中:进口总额5796万美元,增长1.2倍,出口总额4428万美元,增长1.1%。出口市场和品种进一步扩大。当年新增出口国别2个,出口品种5个。全市共有12大类69个品种销往61个国家和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