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5 十堰市统计局

旅游事业发展较快。据旅游部门统计,全年各类景点、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达256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人数1.21万人次,旅游创收达4.25亿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部门继续深化和完善财税政策,克服企业效益差、农业受灾带来的减收增支压力,开源节流,强化征管,保证了财政收支的完成。1997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16856,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705万元,增长15.8%;财政支出完成108138万元,增长9.3%,收入大于支出8718万元。

金融形势稳定,存贷款继续增加。年末,国家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03.2亿元,比上年增加14.2亿元,增长15.9%,各项贷款余额138.7亿元,增加19.3亿元,增长30.5%。其中:中长期贷款36.4亿元,增加3.4亿元,短期贷款100.1亿元,增加15.3亿元。全年银行现金收入294.5亿元,比同期增长24.9%,现金支出307.6亿元,增长24.7%,现金净投放13.1亿元,比同期多投2.2亿元。

保险业规模逐步扩大。市财保公司保费收入达124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4%;市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达7359万元,比上年增长75.2%。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通过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进一步推进了科技事业的发展,全市县以上科研机构达30家,科技人员1869人,全年安排市级科技项目185项,比上年增加41项,科技投入7886万元;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7项,科技投入1633.5万元。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358项,技术流通总量1705万元;专利申请登记39项,鉴定科技成果17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基础教育得到加强。全市各类学校3228所,在校学生64.07万人,其中:普通高校4所,在校学生5858人;中专15所,在校学生2.18万人;普通中学232所,在校学生14.9万人;小学2910所,在校学生43.73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2%,已有五县市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不断完善。年末,农职业中学35所,在校学生1.37万人;成人中专(含技工)学校20所,在校学生9041人,占中级阶段学生总数15.1%;成人高等学校5所,在校学生3055人,占高级阶段学生总数的34.2%。

文化、广播事业蓬勃发展,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8个,广播电台7个,中、短波及调频发射台19座,电视转播发射台454座,其中:千瓦以上的4座,卫星星球站646座。广播覆盖人口215.9万人,覆盖率63.4%;电视覆盖人口265.74万人,覆盖率78%。

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全年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19个,病床8442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4554人。其中:医院、卫生院186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0587人。

体育事业取得成效。1997年,在省以上比赛中,获奖牌153枚,其中:金牌31枚、银牌27枚、铜牌27枚。群众体育开展活跃。全年共举办各项体育竞赛1530次,体育人口154万人,比上年增长16.2%;在校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为85%。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规模继续得到控制。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市年末总人口341.73万人,比上年增加1.0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5.58万人,农业人口256.15万人,当年出生人口2.64万人,出生率7.74%,死亡人口2.38万人,死亡率6.98%。

农村居民收入在大灾之年仍有增加,全年农民人平纯收入1438元,比上年增加132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9%。

城镇职工工资实际收入水平有所下降。1997年,职工人数达41.27万人,比上年减少0.21万人,职工人平货币工资6016元,增长1.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收入下降2.3%。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社会福利院400个,床位4865张,收养人数4397人,社会救济对象40.43万人,享受救济困难户频次14.66万人次。全市有62.7%的乡镇建立了保障网络。

环境监测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已建烟尘控制区13个,面积达73.1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0个,面积50.46平方公里。当年安排污染治理项目4个,投资金额19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