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5 十堰市统计局

199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党的十五大精神,按照我市确定的“难中求进、紧中求活、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总思路,努力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在汽车主导产品的市场持续疲软和农业遭受特大旱灾的严峻形势下,保持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的局面。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5.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08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79.39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50.91亿元,增长5.8%。但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效益较差,财政收支压力较大,部分城乡居民实际收入下降,就业与再就业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需在今后的发展中加以解决。

一、农业

1997年,我市农村大范围遭受旱灾,部分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但经过全市上下广大干部的奋力抗救,使灾害损失减到了最低程度。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26.49亿元(90年不变价,下同),比上年增长2.1%,实现增加值17.4亿元,增长2.5%。

种植业中除粮食作物因受灾严重产量下降、油料作物基本持平外,其他作物产量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林业生产受灾较重。全年林业总产值2.83亿元,比上年下降16.0%。当年造林面积2.47万公顷,比上年下降37.1%。森林覆盖率达到35.5%,林特产品中黑木耳产生33万公斤,下降38.0%,油桐籽产量1.38万吨,增长46.4%。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实现牧业产值8.64亿元,比上年增长5.0%。

渔业生产增长较快。1997年,水产品产量3.31万吨,比上年增长9.4%,渔业总产值1.46亿元,增长24.7%。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5.9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5%,拥有各式农用拖拉机4485台,农用汽车2153辆,农用排灌机械3318台,农村用电量13060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7.91万吨,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二、工业

工业产销略有改观,企业改革迈出新步伐。1997年,全市工业克服汽车市场疲软、资金紧张等困难,通过加大产品开发和结构调整力度,使制约工业生产的矛盾得到一定缓解。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现价)63.4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其中:国有工业增加值43.85亿元,增长1.1%,集体工业增加值15.9亿元,下降0.4%;其他工业增加值3.73亿元,增长20.1%。

在独立核算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7.48亿元,比上年下降了9.8%;重工业增加值56.01亿元,增长3.4%。

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略有提高,但企业经营困难增多。1997年,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2.03%,比上年提高3.86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20.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利税12.1亿元,增长0.2;成本费用利润率仅为0.38%,比上年低0.4个百分点,资金利税率4.14%,下降0.26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次数1.24次,提高0.02次。全市亏损企业达358个,亏损面为36.2%,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亏损额2.84亿元,增长15.1%。

企业改制力度加大。1997年,我市首次对572家公有制企业进行了改制。已完成改制的有532家,其中:实行股份制企业72家,股份合作制394家。

三、固定资产投资

由于受资金不足和项目选择等因素的影响,投资降幅较大。199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29.16亿元,比上年下降17.5%,其中:国有单位投资19.25亿元,下降26.9%,集体单位投资5.63亿元,下降14.3%;城乡私人投资3.66亿元,增长53.8%。

在国有单位投资中,基建投资13.56亿元,比上年下降20.4%;技术改造4.96亿元,下降39.5%;房地产开发投资0.73亿元,下降34.6%。

年内5万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293个,比同期减少51个,建成投产项目255个,减少74个,新增生产能力有:市内电话自动交换机2.76万门,铸铁件能力2015吨/年、水泥100吨/年、变电设备能力11万千伏安、商业网点面积1.99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公路25公里。

城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1997年,我市加快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十堰城区相继完成对百二河进行综合整治一期工程、火车站地下通道建设及广场改造工程、主要干道铺设彩色人行道和主要建筑物实施灯光工程,新装路灯865盏,新建人行天桥3座,公厕20座,地下停车场3个,10个室内集贸市场等,六个县市也对城镇主要街道进行了改造,完善了绿化、路灯、护栏、人行道配套设施建设。

四、运输邮电

运输能力继续增强。年末全市拥有各类运输汽车12407辆,比上年增加256辆,机动船307艘。全年完成水路、公路客运量3164万人,其中:公路3096万人,货运量1430万吨,其中公路1389万吨。货运周转量16102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

邮电通迅事业发展迅速。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3131万元,比上年增长31.8%。城乡电话用户发展到12.36万户,增长30.8%,移动电话用户达1.56万户,无线寻呼用户5.33万户,分别增长81.4%和41.8%。电话交换机总容量是30.93万门,增长2.5%。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城乡市场销售继续增长,物价涨幅回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65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5.1%。其中,城市零售额43.06亿元,增长5.7%,农村零售额14.59亿元,增长6.8%。

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零售额13.99亿元,比上年增长20%;集体经济零售额7.35亿元,增长5.0%;个体经济16.13亿元,下降2.9%;其他经济零售额20.18亿元,增长13.6%。

集市贸易繁荣兴旺。全市兴建和完善了一批专业市场、小商品市场和农贸市场,极大地促进了市场的繁荣。1997年,集市贸易成交额达31.95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物价涨幅明显回落。全市零售物价涨幅由上年的7.8%回落到2.3%,控制在省定目标之内,是近10年来的最低点。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也由上年的10.0%回落到3.8%。

六、对外贸易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取得进展。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0839万美元,其中:进口总额5740万美元,出口总额5099万美元,生产企业出口达到出口总额的80%以上。出口国别和地区累计达55个,出口品种12大类56个品种。

利用外资增加。当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10个,协议利用外资14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3%,实际到资1721万美元,增长226.5%,外商投资领域涉及轻工、电子、纺织、建筑、机械、资源开发、娱乐饮食等十多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