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4 南阳市统计局

基本建设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 天然原油开采32.76万吨,输电线路长度(11万伏及以上)172.65公里,发电机组容量122万千瓦,程控交换机0.86万线/年,移动通信基站设备2个/年,水力发电122万千瓦,新建公路12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9公里,日污水处理能力67.42万吨/日。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92.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分城乡看,城市实现零售额249.66亿元,增长16.3%;县及县以下实现零售额142.81亿元,增长14.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3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5%;住宿及餐饮业50.39亿元,增长17.1%;其他行业9亿元,增长9.6%。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销售额7.13亿元,增长19.5%,其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5.7%,家电类增长96.4%,通信器材类增长5%。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亿美元,达到4036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出口33815万美元,增长44%。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27652万美元,增长46%;加工贸易出口3472万美元,下降14%。全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达118个。其中,对欧盟出口3469万美元,增长55.9%;对北美市场出口7574万美元,增长208.9%;对亚洲市场出口18659万美元,增长25.7%;对非洲、拉丁美洲市场出口1625万美元、880.4万美元,分别增长23.4%、8.6%。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989万美元,增长33%,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20.7%;机电产品出口14611万美元,增长162%,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3.8%上升到43.2%。

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协议37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4520万美元,增长5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704万美元,增长39.4%。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7791.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73公里,增长了72.8%。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周转量9224万人次和50.04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2%和12.9%;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周转量7437万吨和48.35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0.3%和13%。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0.1万辆,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1.6万辆;轿车3.1万辆,增长了29.2%。在民用汽车拥有量中,私人汽车拥有4.7万辆,增长9.3%,其中私人轿车1.9万辆,增长58.3%。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6.26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04亿元,电信业务总量23.22亿元。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80.73万门;固定电话用户200.87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223.7万户,电话普及率为39.31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13.6万户。

相继获取了“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殊荣,内乡县衙、西峡鹳河漂流被命名为国家4A级景区。全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15万人次,同比增长44.4%,其中接待国际游客0.75万人。旅游综合收入34.05亿元,增长41.5%。全市拥有星级旅游饭店36家,旅行社64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累计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31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增值税完成6.23亿元, 增长24.6%;营业税完成8.68亿元,增长37.0%;企业所得税完成1.27亿元,增长24.5%;个人所得税完成0.89亿元,增长13.4%;城市维护税完成2.19亿元,增长19.2%。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116.9亿元,比上年增长40.9%,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09.06亿元,增长41.9%。其中科技三项费支出增长39.8%,农业支出增长31.3%,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33.8%,医疗卫生支出增长83.9%,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增长42.1%,教育支出增长27.6%,政策性补贴支出增长267.9%。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720.16亿元,贷款余额为495.0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93.96亿元和53.16亿元。存款余额中,企业存款115.47亿元,居民储蓄存款532.8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0.85亿元和64.42亿元。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375.04亿元,中长期贷款109.0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44.22亿元和10.21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031.28亿元,现金支出3035.17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21.14亿元。

全年保费收入15.83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财产保费收入2.62亿元,人身险收入1.32亿元,分别增长20.6%和9.9%。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5.13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3亿元,人身险赔付金额3.83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4所,专任教师0.25万人,当年招生1.5万人,在校生4.14万人,毕业生1.03万人;成人高校1所,当年招生0.78万人,在校生1.62万人,毕业生0.44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不含技校)92所,专任教师0.47万人,当年招生3.62万人,在校生10.66万人,毕业生3.12万人;普通高中92所,专任教师0.83万人,当年招生5.99万人,在校生17.74万人,毕业生5.33万人;初中学校498所,专任教师2.87万人,当年招生13.61万人,在校生47.32万人,毕业生17.1万人;普通小学3927所,专任教师4.91万人,当年招生17.18万人,在校生88.58万人,毕业生14.05万人; 幼儿园在园幼儿17.52万人。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人数为1.63万人,入学率达99.98%。农村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99.8%、96.5%,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9%。共发放“两免一补”资金1.28亿元,资助困难学生50万人次。

全市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20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440人。全年科技经费支出0.15亿元,共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9项。受理专利申请865件,授权专利367件,分别比上年增长48.9%和33%。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10项,成交金额3324万元。

年末全市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4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4家。全市共有中国名牌产品4种,河南名牌产品27种,国家免检产品2种。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香严寺、福胜寺塔、鄂城寺塔、瓦房庄汉代冶铁遗址、泗洲寺塔5处古迹,成功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板头曲、内乡宛梆被国务院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7个,文化馆16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13个。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95.1%,电视人口覆盖率95.1%,有线电视用户60.5万户。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6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06个。卫生机构床位1.89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7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62万人,其中,职业医师和职业助理医师0.91万人,注册护士0.68万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个,卫生技术人员0.127万人;妇幼卫生机构13个,卫生技术人员0.109万人;专科疾病防治医院3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乡镇共有卫生院221个,床位数0.52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0.796万人。全市有7个县(市)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覆盖农村人口467.79万人,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377.2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