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4 许昌市统计局

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主要行业增长较快,支柱行业的强劲增长势头成为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炼焦业增长69.4%,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增长67.3%,纺织业增长41.5%,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33.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1.3%,煤炭开采和采选业增长23.8%,烟草制品业增长9.2%;主要工业产品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完成增加值113.23亿元,增长35.1%,快于限额以上工业2.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加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3.0%。

表3    工业产品产量

产  品  名  称单   位2005年比上年增长(+、-)

原煤万吨1417.039.3

焦炭万吨295.5435.3

发电量亿千瓦小时56.290.2

供电量亿千瓦小时60.1914.0

供热量万百万千焦581.429.8

自来水生产量万吨2495-9.3

小麦粉万吨56.202.4

食用植物油万吨5.1925.3

方便面万吨6.7369.5

布亿米3.5328.8

机制纸及纸板万吨39.3768.9

日用陶瓷万件9599.6102.8

复烤烟叶吨42207-19.0

卷烟亿支285.556.7

人造金刚石克拉4063325.9

农用运输机械万辆11.4119.9

变压器万千伏安123.09-49.0

水泥万吨346.8-6.9

工业经济效益持续保持好的发展势头。全年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212.1,比上年提高29.5个百分点,创历史最高水平。产品销售收入618.67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实现利税103.47亿元,增长34.4%。实现利润总额57.01亿元,增长39.2%。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8.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5.39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税8903万元,比上年增长26.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05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9.4亿元,比上年增长47.2%。其中,城镇投资164.93亿元,增长49.1%;农村非农户投资48.63亿元,增长48.6%;农村农户投资25.83亿元,增长33.5%。

投资结构趋向合理,活力增强。城镇工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工业投资102.28亿元,增长76.0%。其中,煤炭业投资增长351.3%,建材业增长70.3%,纺织业增长69.0%,食品业增长62.5%,电力业投资增长8.7%。农林牧渔业和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环保、社会事业等薄弱行业投资得到加强。第三产业投资60.37亿元,增长21.8%。民间投资增势强劲,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比重不断下降。民间投资增长77.0%,对城镇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4.0%,占城镇投资的比重71.1%;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增长2.0%,占城镇投资的比重为25.0%,比上年下降11.5个百分点。企业自主筹资能力增强。在城镇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132.23亿元,增长69.2%;利用外资4.47亿元,增长37.0%;国内贷款18.20亿元,下降8.5%;国家预算资金0.27万元,下降70.0%。

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城镇施工项目1006个,比上年增加209个;投资规模355.7亿元,增长54.2%。9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9.8亿元,增长40%。80个开工项目中,许尉高速公路、许继通用自动化控制系统软件开发、许昌卷烟总厂技改、黄河集团新建两条金刚石生产线、豫中纺织公司技改扩建、裕丰纺织公司扩建、宏腾纸业技改、宏伟纸业技改、宏源焦化年产120万吨焦项目等28个项目竣工。许禹、禹登、许亳、郑石高速公路许昌段,泉店煤矿、首山一矿,禹登铁路等进展顺利。

房地产开发运行平稳。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9.37亿元,比上年增长24.2%。施工面积进一步扩大。全省在建的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59.36万平方米,增长16.8%,其中住宅148.38万平方米,增长15.9%。市场供需两旺。全市房地产竣工面积36.33万平方米,销售面积68.58万平方米,增长178.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2.02平方米,增长184.6%。

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原煤开采320万吨,洗煤103万吨,焦炭220万吨;胶合板2000万立方米;新增公路里程91.3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28公里;新增中小学校建筑面积4.80万平方米,学生席位1.72万个;新增医院病床280张,新增城市道路扩建长度4.4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16.98万平方米,城市排水管道铺设长度8.6公里,城市日污水处理能力8万吨。

五、国内贸易

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普遍提高,零售总量持续扩大,形成了在大众消费稳步增长和高档消费强力拉动作用下,消费品零售额稳健、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汽车、通信器材、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消费大幅度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8.79亿元,增长15.3%;县的消费品零售额15.54亿元,增长12.7%;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3.08亿元,增长12.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2.3%;餐饮业零售额增长26.0%;其他行业零售额增长2.6%。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4193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出口总额35579万美元,增长14.0%;进口总额6356万美元,增长12.4%。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1个,比上年增加7个;合同外资金额27503万美元,增长295.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260万美元,增长34.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全市公路运输完成旅客运输量2995万人,比上年增长9.3%;旅客周转量12.1亿人公里,增长10.0%。完成货物运输量1924万吨,比上年增长3.5%;货物周转量17.5亿吨公里,增长3.6%。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25.1亿元,同比增长10.5%。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65.3万门;固定电话用户66.3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75.2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15.9万户。

旅游业持续稳步发展。全市规划了46个改扩建景点景区。全年接待入境游者3216人天,比上年增长53%,接待国内旅游者152.27万人天,增长4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35亿元,增长45%。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国内旅行社32家,比上年增加6家;星级宾馆16家,比上年增加1家;获得经营许可证的旅游景区(点)12家,比上年增加2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4%,其中各项税收完成12.36亿元,增长20.1%,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61.9%。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8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0%。全市一般预算支出36.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6%。其中基本建设支出比上年增长25.7%,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增长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