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金融生态走在全省前列,国家社科院与中国人民银行对全国291个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估中,我市位列全省第三名。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354.7亿元,较年初增加49.1亿元,增长16.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8.1亿元,较年初减少0.2亿元,下降0.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62.0亿元,较年初增加32.6亿元,增长14.2%。各项贷款余额253.6亿元,较年初增加37.2亿元,增长17.2%,其中,短期贷款195.4亿元,较年初增加33.1亿元,增长20.4%;中长期贷款42.3亿元,较年初增加5.9亿元,增长16.2%。短期贷款中用于农业的贷款达到48.9亿元,较年初增加8.8亿元,增长21.9%。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人寿保险费收入56467万元,增长5.4%;财产保险费收入11869万元,增长3.7%。人寿保险赔偿支出1552万元,下降8.2%,人寿保险给付支出4045万元,增长5.8%;财产保险赔偿及给付支出6250万元,增长1.2%。 九、教育、科学技术、企事业改革和综合技术服务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6311人,在校生19358人,毕业生3388人。全市成人高等教育招生1147人,在校生 4378人,毕业生3404人。各类职业中等技术学校招生14145人,在校生31356 人,毕业生11265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33854人,在校生94428人,毕业生29184人。全市初中招生83997人,在校生249500人,毕业生86856人。普通小学招生59618人,在校生372345人,毕业生83673人。特殊教育招生42人,在校生462人。幼儿园在园幼儿67811人。全年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结业12537人次。扫除青壮年文盲1100人。完成了339所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 科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组织实施了大豆膜分离节水新工艺、通用自动化控制系统软件平台等高科技项目。全年共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9项,取得市级科技进步奖41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达66家,高新技术产品已达193种。河南金贝特种金刚石有限公司等6家被新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亚微米级高品质金刚石微粉”等6项产品被新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全年申请专利447件,比上年增长69.3%。授权专利137件,比上年增长19.1%。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22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6012万元。 企事业改革稳步推进。列入改制台帐的18家国有企业,已完成改制9家。列入改制台帐的51家事业单位,有32家完成改制。乡镇机构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等稳步推进。 综合技术服务取得新成绩。2005年末,全市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9个,其中市级4个,县级5个。全市共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省级名牌产品8个,“河南省优质产品”8个。新取得免检产品15个。全市已建立气象防灾减灾寻呼系统1个,卫星云图地面接收站5个,气象公益服务站5个,121气象信息电话自动答询服务系统5个,防雷减灾系统1个,电视气象服务系统5个,人工影响天气系统5个。测绘、计量和地震等其他综合技术服务工作继续取得进展。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4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3个。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1座,教育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全市共有国家综合档案馆7个。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8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病床床位907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8940张;卫生技术人员1186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745人,注册护士2816人。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卫生技术人员628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79个,床位1930张,卫生技术人员5147人。 体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组织较大型群体活动60余次,有160万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群众身体素质明显改善。2005年,市体育局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试行推广四种健身气功先进单位。“十五”期间,我市共培养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292人,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全国比赛金牌9枚、银牌10枚、铜牌5枚。体育社会化、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社会化体育组织网络逐步完善,体育经营活动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体育市场不断扩大。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年末全市总人口45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6.15万人,乡村人口289.32万人。城市化率由上年的30.1%上升到3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6‰。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69元,比上年增长11.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623元,比上年增长11.1%。受今年中央惠农政策诸多利好因素影响,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643元,比上年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46元,比上年增长16.8%。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86.58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592.0万平方米。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8.58万平方米,增长177.7%。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企业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09035人,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0482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276067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78922人。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664.8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7639人。农村低保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全市6个县市区全部开展了农村低保试点工作,57928人享受到农村低保。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80家,床位达1964张,收养1548人。建立起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11处,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数1055个。接受社会捐赠200.4万元。 十二、环境保护 城市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市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加剧趋势得到一定遏制。许昌市建成区噪声平均值为55分贝。许昌市建成区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317天,高于省定目标7天,空气质量有一定改善。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8个,面积达59.92平方公里。全市地表水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是全省唯一达标率达100%的省辖市,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