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4 安阳市统计局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十六大以及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坚持在调控中求发展,开拓进取,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环境,进一步挖掘经济生活中的积极因素,使全市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目标发展,经济运行呈现持续、快速、健康的态势,是我市历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经济运行质量最好的一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初步测算,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64.79亿元,增长16%,增幅为10年来最高,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262.41亿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增加值122.38亿元,增长11.3%。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3:53.5:30.2变为17.2:56.5:26.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7亿元,增长3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6.68亿元,增长50.6%左右,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9.76亿元,

市场物价总体保持平稳,部分物价上扬,其中食品价格增幅较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2.1%,其中食品价格上升3.9%,衣着类价格上升1.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升3.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9%,居住类价格上升3.1%。

就业形势比较稳定。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40.85万人,基本保持上年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3.1%,较去年有所下降。全年各类职业介绍机构介绍成功8.9万人次就业,各级劳动部门共培训失业下岗人员结业8115人。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使3.7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民间投资启动步伐不快,农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部分群众生活还较困难,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等。

二、农业

全年粮食总产量227.6万吨,比上年增长2.9%;油料产量27.6万吨,比上年下降6%;棉花产量3.6万吨,比上年下降13.7%;全年蔬菜总产量402.62万吨,比上年增长10.1%。

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2003年,全市优质强筋小麦播种面积14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9.2%,占小麦播种面积的55%。蔬菜、花卉、水果及其他特色经济发展迅速,名优、新特、精细品种不断增加。

植树造林成绩喜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6.3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94.2%,幼林抚育面积19.77千公顷,退耕还林工作成效显著。

畜牧养殖业稳定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18.51万吨,比上年增长7.4%,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17.93万吨,增长9.9%;禽蛋产量22.92万吨,增长8.8%;奶类大幅增长,全年总产量19198吨,增长44.3%;水产品产量2760吨,增长16.7%。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36.5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4%;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为13.85万台和10.42万辆;农村用电量10.33亿千瓦时,增长2.8%;有效灌溉面积291.69千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220.8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4.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72.9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129.3亿元,增长24.1%。其中,国有企业增加值25.3亿元,增长14.8%;集体企业增加值6.86亿元,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67.87亿元,增长27.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18亿元,增长32.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28.71亿元,增长16.9%,重工业增加值100.62亿元,增长26.7%。

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在市场经济的导向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及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力度加大、市场对工业品需求较旺的情况下,各企业积极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新产品产值18.6亿元,比上年增长26.1%。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全面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25.65%,比上年提高14.6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361.37亿元,比上年增长33.5%;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16.19亿元,同比增长49.4%;企业扭亏成效显著,2003年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亏损总额6664万元,下降11.7%。

建筑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全市资质等级四级以上(含四级)建筑企业完成建安工作量5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实现利润4936万元,比上年增长26.9%;实现税金2.1亿元。施工房屋面积83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08.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前慢后快,全年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73.3亿元,增长33.4%;城乡集体经济投资13.12亿元,增长25.93%;城乡居民个人投资16.09亿元,增长6.6%。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33.17亿元,增长5.2%;更新改造投资29.04亿元,增长73.5%;房地产开发投资11.08亿元,增长66.6%。

基础设施及公路交通建设投资继续增加。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7.2亿元,增长16.5%;农林牧渔水利业投资3327万元,比上年增长1.7倍;运输邮电仓储通信业投资9.3亿元,比上年下降31.6%;文化科研、卫生广播福利业投资5.71亿元,增长47%。

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加大。全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25.64亿元,增长104.2%。其中,轻工和纺织工业投资5.04亿元,增长103.4%。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城关镇以上新增固定资产52.68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7.9%。建成投产项目259个,项目建成投产率68.7%。竣工房屋建筑面积204.5万平方米,竣工率50.8%。

全年新增造林面积9.2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8万亩,新增高等院校学生席位9615个,新建公路12.9公里,改建公路41.8公里,城市道路扩建10.63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48.71万平方米,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日。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1.5亿元,增长12.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8.8亿元,增长9.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93亿元,增长12.0%;餐饮业零售额13.3亿元,增长4.7%;其他行业零售额4.1亿元,增长10.8%。各类集贸市场成交活跃。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年累计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67.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7%;实现利润总额4834万元,比去年增加2279万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整体处于增盈阶段,发展势头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