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平缓发展。全年公路旅客周转量99173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公路货物周转量272290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6.2%。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7412.32万元,比上年增长25.6%。公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70.4万门。移动电话新增用户8.5万户,年末用户达到13.2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15部/百人,比上年提高3.8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50997户,比上年增长6.4倍。 六、国内贸易 商品市场稳步运行,市场销售稳定上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1亿元,比上年增长9.4%。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5.6亿元,增长10.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9.5万元,增长8.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3.2%,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5.2%,制造业零售额下降2.3%,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增长5.9%,其他行业零售额增长1.2%。 绝大多数商品处于供求宽松的状态,买方市场特征明显。集贸市场成交活跃,全年成交额达43亿元。大型商业零售企业销售活跃,经济效益明显回升。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1241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8.2%。其中,出口总额7080万美元,增长27.3%;进口总额5332万美元,增长133.7%。主要贸易伙伴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 利用外资大幅下降。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14个,协议利用外资额3370万美元,全年利用外资1289万美元,下降77.9%。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067万美元,下降81%。 国际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接待国际旅游者1024人次,其中港澳台同胞266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5.2万美元。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城乡居民储蓄稳定增长。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0.9亿元,比年初增加18.1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35.17亿元,增加3.0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65.51亿元,增加10.9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54.22亿元,比年初增加6.6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16.86亿元,增加5.2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30.63亿元,增加1.23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2000年末,全市各类财险业务承保金额1235069万元;保费收入9267万元,增长2.78%;财险赔款金额5386万元,减少3.96%。2000年末,全市各类人寿保险业务承保金额556201万元,增长2.8%;保费收入17777.4万元,增长32.58%;人身险给付金额(含期满给付)3898.6万元,增长10.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前进。2000年末,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5859人,比上年末增长6.3%。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2000年全市共获得科技成果奖77项,其中优质、高产、强抗倒伏小麦新品种“豫麦49”选育及应用分获市级和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QP12.7气动钳盘制动器,防止煤炭自燃的新型阻化药剂的研究等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0年,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491所,其中普通高校2所,成人高校3所,普通中专8所,成人中等学校11所,普通中学266所,农职业学校25所,小学1168所,其他学校(特殊教育学校)8所。教职工总数39677人,其中:专任教师30799人。全市在校学生总数799696人,其中:普通高校在校生11785人,成人高校在校生2371人,普通中专在校学生12477人,成人中等学校在校生152329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27040人,农职业学校在校学生23425人,小学在校学生36897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6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群众文娱生活丰富多采。2000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演出场次1065场,观众达137.9万人次;公共图书馆7个,藏书48.8万册;博物馆7个;群艺馆、文化馆13个,举办各种展览62次,组织文艺活动186次。广播电视事业加快发展,提前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广播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9%; 档案事业发展迅速,档案馆档案开放工作取得进展。至2000年底,全市共有档案馆7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79846卷(册)。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0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包括个体行医)608个,床位963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8589张;卫生技术人员14301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医生4187人,护师、护士2889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防疫机构11个,卫生技术人员712人。专科防治机构3个,卫生技术人员114人。妇幼卫生机构7个,卫生技术人员260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2000年,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我市运动健儿共获得省级以上比赛冠军61个,其中世界冠军2个,亚洲冠军2个,全国冠军4个。2000年全市举承办各种竞赛27次,其中国家级6次,省级6次,参加竞赛运动员达29540人。全民健身活动推向新阶段。成功举办了中国•焦作(温县第六届)国际太级拳年会、第十一届市直机关运动会,开展了普及太级拳活动。学校体育活动活跃,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97.4%。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各级环境监测站11个,环境保护系统共有714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47个,总投资4351.1万元。自然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自然保护区6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96.13平方公里,占辖区总面积的6.73%。 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在全市3个城市中建成了15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60.78平方公里;在3个城市中建成了7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26.61平方公里。但环境污染的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十二、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但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农村扶贫任务仍然艰巨。2000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965元,比上年增长16.98%。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7.59元,比上年增长6.28%;人均消费性支出3467.72元,比上年增长7.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5元,比上年增长1.4%。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竣工住宅面积43.99万平方米;农村居民住宅竣工面积306.4万平方米。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达9.6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28.9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年末全市有22.75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4.66万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费社会统筹。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0年,全市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69.2万元,享受最低生活费保障人数为2950人。2000年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1333张,收养858人。其中:老人78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