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4 鹤壁市统计局

199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及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围绕“六个突破”,努力克服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进一步加大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市场平稳,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初步统计结果表明: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7.2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8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36.5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21.9亿元, 增长8.6%。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10930元,比上年提高2.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620元,比上年增长3.8%。

市场物价持续低位运行。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 5.6%,其中市区下降4.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4.6%,其中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4.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6.0%。

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幅度较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不足,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经济效益不理想,再就业压力加大,农民和城市居民收入增势减缓,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二、农业

种植业获得较好收成。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全年粮食总产量达89.8万吨,比上年增产8.4%,再创粮食总产量历史最高水平。 其中小麦产量49.1万吨,增产17.4%;秋粮产量40.7万吨,受灾减产0.8%。 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棉花生产在国家政策和市场导向的作用下,种植面积继续减少,全年棉花总产量1470吨,比上年下降19.8%;油料产量5.07万吨,比上年增长27.0%。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继续保持稳定发展。随着农业科技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进一步加快,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

造林绿化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000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24公顷;水土保持工程、太行山生态林等建设工程正在实施之中。

畜牧业保持快速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9.27万吨,比上年增长7.4%;蛋类总产量7.35万吨,增长7.2%。生猪出栏61.73万头,比上年增长11.1%;山绵羊出栏58.36万只,增长15.1%。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40.95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9.1%;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和农用载重汽车分别达1235 台和1457辆;全年农村用电量15008万千瓦小时,比上年下降6.4%;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6.2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4%;旱涝保收田面积68. 36千公顷,下降1.7%。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 但仍然不能掉以轻心,需继续加强建设和有效发挥其效益。

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全年农业高效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乡镇企业在结构调整中继续平稳增长,有效地推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全面发展。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按照“工业富市”的指导思想,全市工业企业在机制转换、结构调整及加强企业管理方面都加大了改革力度,生产和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重工业生产快于轻工业。全年轻工业增加值8.5亿元。比上年下降2.1%;重工业增加值23.1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全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近12亿元,比上年增长4%左右。由于行业结构的调整因素所致, 全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见附表)。

1999年,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 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2亿元,增长40.7%;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2亿元,下降13.7%;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7亿元,下降2.4%。工业企业产销率97.8%。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但企业亏损面仍然比较大。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4.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实现利税总额3.36亿元,比上年增长43.8%; 产成品资金占用7.77亿元,比上年末下降5.1%;应收帐款净额16.62亿元,比上年增长16.7%;亏损企业亏损面达40.4%,仅比上年下降0.3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84亿元,比上年减亏0.54亿元,下降22.7%。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63.15%,比上年提高3.15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有所减缓。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9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2.2%。按房屋面积计算的工程质量优质品率为41.1%,比上年有所提高。全市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全年完成建安工程量3.93亿元,比上年下降0.9%。全市施工单位工程个数455个,比上年下降1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下降,投资的政策效应并不理想。初步统计结果表明: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5亿元,比上年下降18.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4.4亿元,比上年下降57.6%;其他投资完成0.9亿元,增长73.7%;房地产开发投资成倍增长。

由于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全市交通邮电通信业投资增长加快。全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完成2. 36亿元,比上年增长近3倍;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较上年有所改善。

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比较顺利。大白线公路南端工程改造基本完成并已通车;盘石头水库项目初步设计已经国家正式批准,项目“四通一平”等开工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正在积极进行;浚县国家粮食储备库建设基本完成,鹤壁火车站广场改造一期工程基本竣工;市污水处理厂已列入国家财政支持项目。

新开工项目继续发展。全市全年新开工项目109个, 与上年基本持平,基础设施及居民住宅项目发展较快。全年新增固定资产7.3 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64.6%;全年建成投产项目120个, 项目建成投产率为58%;建筑房屋竣工面积58万平方米,竣工率为62.3%。

五、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基本平衡。初步统计: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3.57亿吨公里,增长7.7%;旅客运输周转量4.53 亿人公里,增长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