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4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实际完成电话装机4.1万部,比上年增长19.4%。 公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3.98万门;移动电话新增用户1.4万户,年末移动电话总户数达到2.5万户,比上年增长1倍以上。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8.9/百人,比上年提高2.2部,电话入户率达28%。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信息交流、信息致富已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和主要致富方式。全市进一步加强通信硬件建设,数字数据用通信网快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成倍增长。信息电信业务已成为人们新的消费热点。 六、商业和对外贸易 商品销售基本平稳。初步统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全市商业市场货源流裕,商品琳琅满目, 各种商品自选市场备受消费者青睐。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1.3亿元,增长,11.3%;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7亿元,增长5.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4亿元,增长7.0%;餐饮业零售额2.5 亿元,增长11.9%。 对外贸易有所下降。据海关统计,全年出口创汇完成2987万美元,比上年有所减少。利用外资有所改善,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19 万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各级政府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开拓对外市场,全市认真组织参加了乌鲁木齐商品展销会、中国郑州商品交易会、第三届厦门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及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签订合资合作项目87个,贸易合同金额高达14.1亿元。 国际旅游业继续发展。全年接待国际旅游者517人,比上年增长5.1%;其中外国旅游者165人,比上年增长2倍。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98亿元,比上年增长5.7%,为年度预算的97.9%。全市财政支出5.18亿元,比上年增长9.9%,为年预算的92.9%。财政收支差额继续加大。 金融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3.31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42亿元,增长3.97%;其中各项储蓄存款余额51.35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6亿元,增长5.4%。 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2.4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03亿元,增长3.82%; 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1.37亿元,增加1.33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5.24亿元,增加0.29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总额168.58亿元,现金支出总额182.72亿元,收支相抵后累计净投放现金总额14.14亿元,同比增加2.67亿元,增长23.2%。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实现保险费收入0.85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完成0.33亿元,下降9.7%; 人身险保费收入完成0.53亿元,增长11.6%。财产险赔款金额0.18亿元,比上年增长7.9%;人身险给付金额0.06亿元,比上年下降60%。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企事业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44万人,比上年增长11.9%。全市实际拥有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4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1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员3600余人。 全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已达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以上。 全市列入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2个,新列入省高新技术企业1家、高新技术产品4个。全市共取得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6项。技术创新立项计划60项。实际完成56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进一步提高。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在进一步巩固基础教育成果的基础上,职业教育结构不断优化,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全市制订了高等教育发展规划,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筹建也有新的进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学校528所(未含成人教育学校),在校生27.91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0.53万人(含技工学校学生);普通初中在校生7.29万人,普通初中入学率达97.6%;小学校在校生18.30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高达99.90%, 全市城市已基本完成“普九”任务,近半数农村行政村也完成了“普九”任务。希望工程取得新成绩,扫除文盲工作成效显著。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3个;实际拥有广播电台3座,电视台3座; 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为85.69%,电视人口覆盖率为80%;拥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338个,全市全年出版各类报纸近亿份。 卫生事业有所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7个,床位0.4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119人;其中医院、卫生院41个,医生2013人,护师、护士1485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7个,卫生技术人员239人;其中专科防治机构3个,卫生技术人员128人。全市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得到进一步发展,有90%以上的县(区)完成或基本完成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全市各乡(镇)建立了卫生服务机构,有98%以上的行政村拥有自己的医疗卫生网点;全市积极开展了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在第四次全国卫生城市检查活动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体育事业成效显著。全市认真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年内成功举办了市第七届体育运动会;全市体育运动员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得奖牌44枚,为全市人民赢得了荣誉;各项体育活动丰富活跃,全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十、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据测算,全年人口出生率13.09‰, 死亡率4.80‰,自然增长率8.29‰;年末全市总人口138.2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6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8.7%;农业人口98.5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1.3%。计划生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 劳动就业安排工作有所加快。 年末全市各类职工职业介绍所介绍7633人次就业,组织1374人次参加了各类就业培训。年末全市从业人员达18.68万人,比上年增长3.1%;其中在岗人员16.98万人, 比上年有所减少。年末劳动部门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再就业压力继续加大。 城乡居民收入有所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4元,其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2元,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2%;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672元,比上年实际下降10%。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286元,比上年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现金纯收入1661元, 比上年实际增长8.6%。 但一部分低收入的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农村扶贫脱贫任务仍然较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