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工业投资高速增长。在国有及其它经济类型投资中,全年工业投资43.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8.9%,占国有及其它经济类型投资总额的比重为52.2%,比上年提高了13.7个百分点。其中,能源工业投资8.99亿元,增长11.0%;原材料工业投资26.56亿元,增长168.7%;轻纺工业投资3.70亿元,增长378.5%;机械电子工业投资2.06亿元,增长134.0%。全年完成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6个,比上年增加2个,完成投资24.09亿元,增长265.2%。技术改造步伐明显加快,全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0%。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完成投资27.84亿元,增长14.0%。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17.54亿元,增长3.6%;城市公用设施及社会服务业投资6.37亿元,增长63.1%;文教卫生体育投资3.30亿元,增长19.6%;邮电通讯业投资0.44亿元,增长7.9%。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焦作市金冠能源投资公司2×135MW火力发电机组、焦作万方铝业股份有限公司280KA槽铝电解示范项目完善工程、河南轮胎集团年产65万套全钢载重子午胎三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发挥效益。本年新开工的焦温高速公路、济焦高速公路和济洛高速公路焦作段进展顺利,全年完成投资7.38亿元。跨年度的重点项目中国铝业公司中州分公司选矿拜尔法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完成投资8.08亿元。 商品房产销同步增长。全年商品住宅投资2.87亿元,比上年增长79.5%。商品房销售面积23.22万平方米,增长65.7%,其中住宅21.45万平方米,增长89.5%。 全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新增固定资产44.57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54.1%。建成投产项目351个,项目建成投产率64.8%。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64.86万平方米,竣工率28.2%。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运行稳中有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04亿元,首次突破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8.83亿元,增长11.9%;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53.21亿元,增长10.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6.88亿元,增长12.8%;餐饮业零售额12.03亿元,增长11.4%。分规模看,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消费品零售额18.85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8.5%;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和个体户消费品零售额68.02亿元,比上年增长9.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6.7%。 现代营销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发展加快,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形成了多种经济类型、多种业态并存的市场格局。各类商品市场成交活跃,全年成交额达32.40亿元,增长69.6%。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达到7家,成交额11.49亿元。 消费层次不断提高,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加速形成。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86.0%,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6.3%,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增长42.7%,家具类增长18.6%。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4395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9.4%。其中,出口总额26373万美元,增长38.9%;进口总额17578万美元,增长68.5%。主要贸易伙伴为美国、欧盟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8家,合同利用外资1204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5.2%;实际利用外资5358万美元,增长40.7%。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继续发展。全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营业额和外派劳务合作人员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受非典疫情影响较大。全年全社会完成公路旅客周转量10.75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4.0%。公路货物周转量31.4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10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0%。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1.40万门。固定电话用户62.50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8.00万户,乡村电话用户24.50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56.70万户,新增用户18.50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8.50部/百人,比上年增加2.20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7.30万户,比上年实际增长28.1%。 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国际国内旅行社42家,比上年增加23家;星级宾馆17个,比上年增加5个;获得经营许可证的旅游景区(点)14家,比上年增加4家。尽管受到"非典"影响,但是全市旅游业仍然保持了旺盛的增长势头。据市旅游局统计,全年接待国际旅游者4267人次,比上年增长64.1%;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43.37万美元,增长64.1%。接待国内旅游者596.26万人次,增长25.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1.31亿元,增长71.8%。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迅速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16.14亿元,比年初增加51.7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59.98亿元,比年初增加14.95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33.87亿元,比年初增加31.4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220.18亿元,比年初增加36.7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137.62亿元,比年初增加8.7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68.25亿元,比年初增加22.44亿元。贷款结构继续改善,贷款主要投向农业、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个人消费等方面,年末余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7.6%、24.9%、34.6%和36.9%。 企业上市工作稳步推进。全年新上市公司1家,目前共有上市公司3家,上市股票3只。全年通过股票市场发行、配股共募集资金3.23亿元,年末上市公司A股流通股市价总值22.14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新增保险公司3家,年末全市各类保险公司达到8家。全年各类保险保费收入9.55亿元,比上年增长76.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0亿元,人寿险保费收入8.45亿元。全年赔付额0.92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0.59亿元,人寿险赔付金额0.33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186所,其中普通高校3所,普通中专6所,普通中学293所,职业中学16所,小学851所,其他学校(特殊教育学校)8所,成人教育学校9所。教职工总数4.2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42万人。全市在校学生总数75.64万人,其中:普通高校在校生2.68万人,普通中专在校学生1.29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4.01万人,职业学校在校学生1.71万人,小学在校学生38.10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0.06万人,成人教育学校在校学生7.78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