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发电量 416.9亿千瓦时 16.2 钢 56.3万吨 33.2 10种有色金属 114.6万吨 61.9 铝 97.8万吨 45.5 水 泥 491.4万吨 30.1 平板玻璃 1879.1万重量箱 -10.3 轴 承 6957.1万套 -16.8 矿山机器总重量 13.0万吨 21.9 耐火材料 171.7万吨 61.9 化肥(折纯量) 18.1万吨 -7.5 大中型拖拉机 44475台 -2.3 黄 金 8640.1千克 -0.9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据初步统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93.6亿元,增长35.7%。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分别达到287.7亿元和181.3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分别增长92.6%和126.7%。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6.9%,产销基本衔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全年达259.72,同比提高73.93个百分点,为历史最高水平。 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2007年,我市继续强力推进“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先进制造业、火电、铝工业、石油化工“四大产业基地”不断壮大,钼钨钛基地、硅工业基地建设也有了较大进展,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动力。据初步测算: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投产项目完成总产值214.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量的39.7%;工业新产品产值达1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总产值342.5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建筑企业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实现利税12.6亿元,增长10.3%;实现利润3.7亿元,增长10.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7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决策部署,加大符合国家宏观调控产业政策的项目投入力度,强力推进“工业强市”和“旅游强市”战略,大力实施以工业、交通、农林水利、新区建设和老市区改造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多方面、多渠道争取资金,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1.6亿元,比上年增长34.6%,投资总量再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47.3亿元,增长35.6%。 工业投资快速增长。2007年,在建工业项目1662个,竣工1417个,其中,在建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989个,竣工760个。完成工业投资457.3亿元,增长53.4%,成为拉动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冶金、机械、建材、化工等行业投资分别增长69.7%、89.0%、93.2%和103.4%。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第三产业投资270.5亿元,增长14.3%,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17.7亿元,洛阳至南阳高速洛阳段路基完工,旧邓线白河至栗树街工程建成通车,大青沟至内乡交界段等三条公路已经完工;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36.5亿元,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6.0亿元,增长27.3%。 民间投资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无论是从总量上看,还是从增量上看,民间投资都是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2007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424.3亿元,增长104.8%,所占比重较上年提高19.2个百分点。 新区开发取得新成果。新区共完成投资83亿元,滨河百栋高层累计开工111栋175万平方米;开元大道东西延长线、定鼎门街等道路竣工通车,豫能阳光热电联产、定鼎门污水处理厂、景观二干渠渠首工程等32项公共设施建成投用,瀛洲桥、洛宜南路、关林路西延长线等项目进展顺利,新区医院、顺驰城广场、关林市场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 洛北城区改造稳步推进。武汉路、石油路、塔东路等13条改造道路竣工通车,衡山路、七一南路雨水泵站建设进展顺利。 房屋开发和商品房销售增势强劲。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10.1亿元,比上年增长39.7%。商品房竣工面积达362.2万平方米,增长92.0%,销售面积达439.7万平方米,增长44.8%。商品房销售额达103.9亿元,增长7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