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3 临沂市统计局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84.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91.7万户,增加121.6万户。

年末全市国家A级旅游区达到39家,其中4A级旅游区8家,3A级旅游区11家;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8家,省工农业示范点9家;旅行社92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星级酒店60家,其中四星级3家,三星级24家;星级餐馆25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2家。编制完成了山东省第一部市级《临沂城市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并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批准实施。全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032.6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4.5亿元,分别增长26%和34.9%;接待海外游客6.54万人次,实现旅游接待和旅游商品创汇1.07亿美元,分别增长25.5%和41.8%。旅游总收入154.7亿元,其中旅游商品收入42亿元。全力打造“绿色沂蒙、红色风情、文韬武略、地质奇观”四大主题。商旅之城、书法之城、兵学之城、地热之城、水上运动之城“五城”建设稳步推进。

七、财税、金融、保险

财税收入较快增长。全市地方财政收入 80.2亿元,增长16.7%,其中税收收入58.8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3.3%。财政支出152.4亿元,增长19.9%。进一步加强了对农业、教育、卫生、文体、社会保障、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16.3亿元,增长29.8%;教育支出38亿元,增长15.8%;医疗卫生支出11.8亿元,增长49.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33亿元,增长29.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5亿元,增长20%;交通运输支出2.61亿元,增长68.7%。

国、地税收入合计135.4亿元,增长13.7%,其中国税收入84.7亿元,增长12.8%;地税收入50.7亿元,增长15.1%。

金融形势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07.8亿元,比年初增加251.7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997.2亿元,比年初增加219.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041.5亿元,比年初增加140.5亿元。全年银行业实现结益16.8亿元。不良贷款比率同比降低5.04个百分点。全市开展业务的22家担保公司全年担保贷款24.1亿元。

保险业较快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4.6亿元,增长35.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2亿元,增长16.9%;人身险保费收入32.4亿元,增长43.5%。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4.1亿元,下降0.16%,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6.66亿元,增长31.6%;人身险业务赔付7.46亿元,下降17.9%。

八、科技、文教、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各类科研机构达到328家,全年共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236项,其中市级以上科技奖励212项。全年申请专利2577件、授权专利1371件。争取并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7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7项。全市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27家,国家级高创服务中心1家、国家工程实验室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

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充分挖掘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现代文化资源,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繁荣文艺演出。加工提升柳琴戏,全年柳琴剧团演出123场,新编历史故事柳琴戏《王祥卧鱼》选调晋京参加“2008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得到中央、省市领导和首都观众的高度评价。大型乐舞诗《蒙山沂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并与民族交响乐《沂蒙山小调》一并获得2008年首届“泰山文艺奖”。成功举办了2008年春节电视文艺晚会、庆“五一”大型文艺晚会、“奥运火炬”临沂站传递的演出、走进革命老区——山东省暨临沂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专场大型文艺演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进展。郯马五大调、柳琴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柳琴戏》的代表性传承人张金兰入选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6%和98.5%。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3.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共招收小学新生11.9万人,初中生12.7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入初中升学率均为100%,小学和初中在校巩固率为99.8%和98.9%。招收高一新生5.47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7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3.8万人。全市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4.7万人,70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0.4万人,77所高中段在校生28.7万人,306所初中学校在校生33.9万人,1739所小学在校生73.2万人。

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卫生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65万人,医院床位2.96万张。孕产妇死亡率13.13/10万,婴儿死亡率9.43‰,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3.6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09%,筹集资金6.94亿元,2699万人次享受到医疗补助,全年医疗费支出5.74亿元。全市1.8万多名乡村医生取得了执业资格。4899个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占全市村卫生室的95.2%。规范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7处,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85%。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我市运动员获得省级以上各类比赛奖牌30余枚。成功组织了奥运火炬临沂境内传递工作,被奥组委评为圣火传递“五星级”城市。组织实施十一届全运会临沂赛区场馆改造工作。完成了滨河百里健身长廊一期工程,被国家体育总局和省政府列为十一届全运会全民健身重点工程,成为十一届全运会主要观摩工程。成功举办了临沂市第四届运动会。连续两年成为WCBA联赛山东女篮主场,2008-2009年CBA联赛山东男篮主场也落户临沂。体育彩票完成销量1.56亿元。

九、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顺利通过《2003-2007年度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考核,被省政府授予“生态省建设先进市”称号。全市共设立13个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6个森林公园。列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已完成84.1%。沂河、沭河等主要河流水质逐步提高,邳苍分洪道水质稳步改善。全市15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60万吨,运行负荷率达到80%。关闭水泥立窑生产线33条,清除小淀粉、小废塑、石灰窑、石子厂等各类污染项目200余家。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技术机构共检查各类特种设备1.9万台,检修计量器具14.7万台件,完成产品检验1.8万批次。组织3家企业4个产品申报中国名牌产品,共有40个产品被评为山东名牌产品,其中复评20个。3家企业获得山东服务名牌称号。食品生产严格准入制度,全年共审查食品企业449家,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409个,累计有818家食品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9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