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工业产销衔接基本正常。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94%,比上年下降1.0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为100.94%,集体企业为96.85%,股份制企业为95.2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为97.28%。其中,大中型企业为99.42%,国有大中型企业为101.98%。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为97.30%,重工业为96.4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品产量有增有降。全市重点调度的工业产品中,全年布产量9516.9万米,增长15.0%;丝产量1382.4吨,增长30.1%;服装1451.2万件,增长14.2%;原盐2.97万吨,增长11.2%;白酒1.81万吨,下降3.1%;啤酒6.51万吨,增长9.6%;机制纸4.96万吨,下降8.2%;发电量44.29亿千瓦时,下降4.4%;化肥(100%)1.85万吨,增长2.8%;水泥235.79万吨,增长33.9%;自来水生产量4191万吨,增长1.6%;电话单机30.21万部,下降46.4%;农业运输机械13.90万辆,增长34.3%;摩托车5806辆,增长64.8%。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9.95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实现利润4.93亿元,增长2.8%;利税合计10.60亿元,增长2.7%。企业亏损面17.67%,降低1.0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0.3亿元,增长7.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7.87%,降低8.67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8.04%,降低1.41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132.07%,下降39.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74.56%,降低0.6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32609元/人,增长14.7%。 建筑业生产和效益继续提高。全市资质等级五级及五级以上的建筑企业138家,与上年持平;施工单位工程1969个,实现建筑业施工产值22.40亿元,比上年增长4.8%;竣工单位工程1103个,实现建筑业竣工产值17.20亿元,增长15.2%;施工房屋建筑面积278万平方米,增长8.3%,其中投标承包面积210万平方米;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41.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房屋建筑面积92.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33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固定资产投资率32.6%。在总投资中,县及县以上单位完成投资6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国有及其他单位完成投资55.72亿元,增长27.3%。分项目种类看,在全部投资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8.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更新改造完成投资9.15亿元,增长24.6%;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36亿元,增长21.6%;其他投资(含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2.37亿元,增长8.3%。 县及县以上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及其他投资施工项目40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90个;在建项目总规模71.13亿元。建成投产项目168个,建设项目投产率41.8%,新增固定资产21.77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35.4%。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国家、省、市23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7.39亿元,其中建成投产9项。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农网改造二期工程、日照国家粮食储备库二期工程、莒县热电厂一期工程、五莲热电厂等。 五、运输、邮电、电业 全市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业改革,加大运输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提高运输能力,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317公里,其中国道148.3公里,省道412.2公里;按公路等级分,高速公路78.5公里,一般公路中,一级公路10公里,二级公路999.9公里,三级公路299.2公里,四级公路929.5公里。客货运输有较大增长,全年完成地方公路客运量22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2%,旅客周转量14.10亿人公里,增长15.6%;公路货运量1517万吨,增长11.9%,货运周转量7.10亿吨公里,增长12.2%;地方海上货运量16万吨,增长171.2%,海上货运周转量1.88亿吨公里,增长154.8%;铁路客运量29.18万人次,增长17.3%,铁路货运量3053.47万吨,增长17.6%。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3805万吨,增长8.5%,其中日照港3136万吨,增长6.9%;岚山港669万吨,增长17%。港口集装箱运量62645标箱,增长49.3%,其中日照港60070标箱,增长48.1%,岚山港2575标箱,增长82%。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61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年末全市长途电路69305路,比上年增加1148路;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13842路端,增加2169路端。全市局用交换机容量49.22万门,本地网电话用户达40.12万户,比上年增加7.64万户,电话主线普及率14.5部/百人。年末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3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3.7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4.8万户。 电力事业继续发展。全社会用电量21.9亿千瓦时,增长12.9%,其中工业用电量14.4亿千瓦时,增长14.1%。全年完成供电量19.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4%;售电量17.9亿千瓦时,增长14.9%。 六、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发展。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91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城市零售额46亿元,增长13.8%;县零售额14.21亿元,增长12.3%;县以下零售额14.71亿元,增长13.6%。各行业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6.68亿元,增长14.8%;餐饮业零售额6.37亿元,增长26.7%;其他行业零售额11.87亿元,增长2.0%。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62.63亿元,比上年下降3.4%。其中城市8.26亿元,下降23.9%;农村54.37亿元,下降0.5%。年末全市商品交易市场270处,其中农副产品市场19处,生产资料市场9处。 在入世后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全市对外经济贸易总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进出口总值9.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进口2.51亿美元,增长71.6%;出口6.73亿美元,增长8.1%。扣除中煤日照分公司出口额,全市进出口总值为5.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16%,其中出口2.9亿美元,增长24.3%。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0052万美元,增长176.5%,实际利用外资5583万美元,增长55.1%。新批利用外资项目66个,增长57.1%。 对外经济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39份,合同额3760万美元,增长13.9%;完成营业额2480万美元,增长15.3%。外派劳务1850人次,期末在外2120人,分别增长14.2%和14.6%。全年累计新批境外投资企业4家。 旅游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旅游者44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国内旅游者445万人次,增长15.6%;国际旅游者2.1万人次,增长12.9%。在国际旅游者中,外国人20558人次,港澳台同胞539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19.4亿元,增长15.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9.12亿元,增长15.5%;旅游创汇344.23万美元,增长9.1%,其中旅游商品创汇占旅游创汇的比重为14.5%。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