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泰安”目标,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国民经济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增长。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2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132.8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688.5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404.8亿元,增长19.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4:56.2:32.4调整为10.8:56.2:33.0。 物价总水平呈结构性上涨。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0%,涨幅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居住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烟酒及用品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全年分别上涨11.6%、2.6%、1.9%、0.4%和0.1%;衣着、交通和通讯类分别下降1.4%和2.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与上年持平。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5%,分别比上年提高2.4和3.1个百分点。房地产价格涨势趋缓。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6.0%,二手房销售价格上涨6.1%,房屋租赁价格上涨0.8%。土地交易价格同比上涨12.5%。 劳动力就业成效显著。全市新增就业再就业7.8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1万人,安置就业特困人员616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万人,累计县外劳务输出达到64万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66万人。在岗职工49.2万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0.1亿元,增长20.3%。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55.1亿元,增长30.4%,占GDP的61.6%,提高5.2个百分点。实现税收57.4亿元,增长20.3%,占全部税收的71.0%,提高5.1个百分点。2007年末,个体工商户发展到89504户,从业人员19.2万人,注册资金19.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8.8%和17.8%;私营企业发展到13745户,从业人员33.5万人,注册资金194.3亿元,分别增长8.2%、10.8%和12.8%。实现零售额312.6亿元,增长17.6%,提高1.2个百分点,市场份额高达83.0%。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经济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压力较大,社会保障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等。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2007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5.4亿元,增长4.0%。其中,种植业137.1亿元,比上年增长2.2%;林业7.5亿元,增长4.0%;牧业75.7亿元,增长6.7%;渔业7.9亿元,增长0.3%。 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新认证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个,产品4个,基地面积1万公顷,基地总面积达到12.5万公顷,增长8.7%;新申报认证绿色食品企业4家,产品5个,面积为2.7万公顷,基地总面积达到12万公顷;新发展有机蔬菜认证基地2100公顷,42个产品基地,基地总面积达到1.3万公顷,增长18.8%,高值田面积达到9.3万公顷,增长7.7%。 主要农牧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2.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2.3万公顷,增长2.8%;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5万公顷,增长1.6%;棉花播种面积9418公顷,增长12.1%。大多数农产品产量有所提高。 产品名称 产 量 增 长 粮食 278.6 万吨 2.0% 其中:夏粮 125.4 万吨 1.2% 秋粮 153.2 万吨 2.7% 棉花 1.5 万吨 19.5% 油料 18.3 万吨 5.9% 蔬菜(含菜用瓜) 702.3 万吨 -0.7% 水果 56.6 万吨 2.2% 瓜类 19.2 万吨 -12.2% 生猪年末存栏 136.2 万头 4.1% 牛年末存栏 31.2 万头 22.1% 羊年末存栏 151.4 万只 7.4% 家禽年末存养 2452.8 万只 4.8% 肉类总产量 41.2 万吨 0.1% 奶类产量 42.0 万吨 47.5% 禽蛋产量 23.0 万吨 9.3% 林业、渔业稳步发展。全市完成造林面积11123公顷,增长11.8%,其中,防护林面积4845公顷,增长29.6%,全市森林面积19.4万公顷,增长5.1%,活立木蓄积量901.9公顷,增长47.8%,木材产量6.7万立方米,增长10.2%。水产养殖面积1.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9%;水产品产量8.0万吨,增长2.0%。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2007年,对三农投入进一步加大,财政安排农林水事务支出8.7亿元,同口径增长57.7%。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形势喜人。全市农村户用沼气池1409.9万立方米,增长177.6%,太阳能热水器应用39.2万立方米,增长3.2%,太阳房2.0万平方米。农业机械化程度继续提高。2007年,全市农机化投入资金13812万元,增长62.1%,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75.9万千瓦,增长3.6%,机耕作业面积33.0万公顷,机播、机收面积分别为26.7万公顷、24.4万公顷。水利有效灌溉面积24.4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14.2万公顷。农村基础建设明显加强。全市村镇建设累计总投资达到25亿元,村镇道路硬化率达到57.7%,村镇自来水人口普及率94.0%,垃圾处理率达到81.8%,村镇道路绿化率92.0%,平原村镇森林覆盖率24.5%,山区村镇森林覆盖率41.0%。农村家庭电话普及率达到了70.5%,比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