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增长较快。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94.5亿元,增长15.3%,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3.3个百分点,市场份额达86.7%。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0.6亿元,增长22.6%,拉动零售总额增长2.0个百分点。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个体、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127.1亿元,比上年增长15.9%,比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零售额的增幅高5.4个百分点,市场份额达56.7%,提高0.2个百分点。 六、交通邮电 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生产平稳发展。等级公路通车里程4391公里,比上年略有增加,公路密度56.6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0.1个百分点。全市营业性货运量4737万吨,货运周转量22.0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2.3%和4.0%;客运量2974万人,客运周转量19.8亿人公里,分别增长19.0%和17.1%。 民用汽车拥有量大幅增加。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9.0万辆,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私人轿车1.4万辆,增长35.3%。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增长。全市邮政业务总量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函件2250.6万件,下降28.8%。特快专递37.3万件,增长28.9%。定销报刊累计份数7064.8万份,增长2.0%;交换机总容量达253.8万门。年末固定电话户数119.3万户,增长19.8%。移动电话84.7万户,增长19.3%。上网用户17.2万户,增加1.2万户。其中宽带用户4.3万户,增加2.2万户。 七、对外经济、旅游和开发园区 外贸进出口高速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9%,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5亿美元,增长45.1%,提高8.8个百分点;进口1.5亿美元,增长33.1%。按出口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3.0亿美元,增长31.1%;加工贸易出口1.5亿美元,增长85.6%。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初级产品出口额4463万美元,增长50.4%;机电产品出口10082万美元,增长33.2%,占出口总额的22.4%。 利用外资势头不减。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08项,增长52.1%,合同利用外资额4.5亿美元,增长81.4%,实际利用外资额3.1亿美元,增长103.4%。 对外劳务合作步伐加快。全年新签订承包劳务合同260份,增长65.6%;合同金额11867万美元,增长175.3%;完成营业额9052万美元,增长93.8%。外派劳务3345人次,增长62.3%,期末在外人数9560人,增长36.9%。 旅游业恢复性增长加速。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78.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9.1亿元,分别增长32.5%和39.5%。其中:国内游客770.8万人次,旅游收入46.7亿元,分别增长31.1%和37.4%;国外游客8.1万人次,增长110.7%,旅游外汇收入2910万美元,增长100.0%。 开发园区高速发展。三家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园区实现财政收入3.5亿元,比上年增长74.5%,税收6.4亿元,增长50.3%;出口总值13597万美元,增长39.9%;进口总值2956万美元,增长170.7%;固定资产投资77.2亿元,增长155.6%;实际利用外资5108万美元,增长102.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1.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6.3%,其中各项税收20.1亿元,增长40.9%,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同口径提高6.7个百分点。在各项税收中,增值税和营业税分别增长28.5%和30.3%。在境内收入中,国税系统共组织各项收入26.0亿元(不含海关代征),地税系统共组织各项收入15.0亿元,分别增长23.0%和28.7%;地方财政支出51.5亿元,增长24.2%,其中,农业支出3.0亿元,教育支出7.9亿元,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用及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4.0亿元。 存贷款规模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536.8亿元,比年初增长20.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增长16.7%;各项贷款余额为372.4亿元,增长17.3%。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41.0亿元;其中,新增工业短期贷款21.6亿元,新增农业贷款13.1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23.7亿元。个人消费信贷余额25.4亿元,增加5.4亿元。 保险业在诚信建设中加快发展。全市保险公司已发展至9家,比上年增加1家,分支机构达到47个。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3.4亿元,增长11.7%,其中,财险收入2.6亿元,增长23.2%;寿险收入10.8亿元,增长9.2%。全年赔付额2.5亿元,增长17.4%。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86项,其中59项科研成果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00项获得市级科学技术奖。获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星火培训学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品牌25个。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到13家,列全省第5位。全年受理专利申请447件,专利授权262件。 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年末,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35家,新发展105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2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58个,累计889个。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5.1亿元,增长43.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19.8%,提高3.4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科技发展加快。年末,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394家,实现产值76亿元,本年新认定民营科技企业60家。技工贸总收入过百万元的企业有159家,过千万元的58家,过亿元的12家。 技术市场日益活跃。年末,各类技术贸易机构182家,从事技术贸易活动的人员1937人。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40项,其中技术开发合同27项,技术转让合同2项,技术服务合同11项。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2004年,6所普通高等教育共招生3.0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在校生8.2万人,增加1.4万人;45所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2.0万人,高中段入学率70%,提高8个百分点,高考本科一榜上线增加3906人,本专科录取率70%,高于全省平均2个百分点。170所普通初中在校学生22.9万人。765所小学在校学生25.7万人,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保持100%;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达到7万人,职业学校中级工获证率91%,就业率达到95%;全市新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24所。年内,以联合办学、股份制、民办等方式开工建设6所高中学校,并全部实现招生。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出版档案广电事业健康发展。拥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艺术表演场所7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7家,拥有藏书42万册。大型节庆文化活动隆重热烈,组织实施春节文化活动30项,参与观众达35万人次,泰山广场被评为全省十佳文化广场。年内,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1项,新剧目创作奖1项,及编剧、导演、作曲、舞美设计、灯光设计等十多个奖项;拥有档案馆7个,馆藏档案51.5万卷,比上年增长12.3%,本年利用档案1.2万卷次,增长36.0%;广播电台节目6套,日播音时间达到72小时49分,增长3.1%。电视台节目6套,周播时间676小时26分,增长5.7%。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7.9%和9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