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国家、省加强改善宏观调控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在挑战中抢抓机遇,在困难中开拓进取,经济整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获得全面进步,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22.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6.81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183.49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681.86亿元,增长13.5%。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28.9亿元,增长14.2%;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146.99亿元,增长16.7%;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47.78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对GDP贡献率分别为3.1%、63.8%和33.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1:55.8:32.1,与上年相比,一产下降0.2个百分点,二产提高0.5个百分点,三产下降0.3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26721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3848美元) ,比上年增加4729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4%。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实现总产值505.5 亿元,比上年增长4.7%。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56.8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64亿元,增长6.0%;林业增加值3.8亿元,增长4.3%;牧业增加值68亿元,增长2.0%;渔业增加值13.2亿元,增长0.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6.7亿元,增长3.1%。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63.9:1.9: 26.5: 5.1:2.6,林牧渔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6%,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种植业结构得到改善。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94.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 25.7千公顷,粮食总产416.9万吨,比上年增长5.4%,单产达到468公斤/亩,增长0.8%,创近年来最好水平。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57.3 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2.2千公顷,粮经作物播种面积比例为56: 44。蔬菜瓜果面积达到270.9千公顷,减少7.1%。其中名优稀特蔬菜瓜果面积达到 113.8 千公顷,占蔬菜瓜果面积的42%,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主要农牧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粮食总产中,夏粮总产203.8万吨,比上年增长11.6%,秋粮总产213.1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棉花产量达到16.6万吨,增长4.9 %。水果产量28.0万吨,比上年增长5.8%。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5.3万吨、47.1万吨和15.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8%、5.3%和6.7 %。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新增造林面积12.3千公顷,较上年增加0.1千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达到221千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渔业生产稳步增长。水产养殖面积40.7千公顷,增长4.8%。水产品产量30.4万吨,增长4.7%。 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95.1万千瓦,增长6%;农用拖拉机10.34万台,增长4 %;农用汽车1.81万辆,增长1倍;大型联合收割机1.73万台,增长11%。小麦机播面积338.01千公顷,小麦机收面积 289.86千公顷,占小麦收获面积的91.7%。农用化肥(折纯)施用量40.8万吨,减少12.4%。农村用电量 15.2 亿千瓦小时,减少2.6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到436.5千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72.8%。机电井累计达到13.8 万眼,其中已配套 11.9 万眼,配套率达到86.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较快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上年的2562家发展到3213家,增加651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047.7亿元,增长17.6%。其中,国有企业113.7亿元,增长10.1%;集体企业10.8亿元,增长1.0%;股份合作制企业16.7亿元,下降7.0%;股份制企业694.4亿元,增长20.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02.2亿元,增长5.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110亿元,增长29.7%。轻工业增加值269亿元,增长16.7%;重工业增加值778.7亿元,增长17.9%。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1:2.89。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实现产值1013.1亿元,同比增长28.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0.8%,比上年增加1.9个百分点。煤电化工、机械制造、生物技术、纺织服装、食品医药五大产业完成增加值419.8亿元,同比增长18.0%,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0.1%。制造业完成增加值582亿元,同比增长19.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5.6%。 运行质量继续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124.5亿元,增长35%;利税417.8亿元,增长31.1%;其中利润269.3亿元,增长34.6%;亏损面为5.6%,上升0.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9.1亿元,增长2.6倍。总资产贡献率18.59%,提高1.2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0.73%,下降3.3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6.18%,下降0.2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3.1次,加快0.29次;全员劳动生产率16.05万元/人,增长14.73%;产品销售率98.09%,下降0.4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1.06%,提高17.53个百分点。工业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244家,增加31家,其中超亿元的企业达到48家,增加6家。 建筑业生产效益稳步增长。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342家,新增4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3.3亿元,增长14.3 %;实现利税3.9亿元,增长9.6 %。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6亿元,增长24.8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96.8亿元,增长 25.2 %,其中,城镇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05.4亿元,增长27.8 %,农村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91.4 亿元,增长20.3 %。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 48.8 亿元,增长52.3 %;第二产业投资455.6亿元,增长15.2 %,其中工业投资 430.9 亿元,增长 17.5%;第三产业投资292.2 亿元,增长40.1 %。在建项目3910 个,新开工建设项目3172 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91个,竣工项目1686个。在工业投资中,制造业完成投资379.6亿元,增长24.3%,占工业投资的88.1%。部分优势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46.3亿元,增长70.8%;机械电子工业投资131.1亿元,增长44.0%;医药制造业投资16.1亿元,增长37.4%。“双高一资”产业投资增幅放缓或下降,其中,煤炭工业投资27.7亿元,增长2.3%;电力工业投资20.2亿元,下降30.9%。纺织工业投资18.5亿元,增长5.9%;食品工业投资6.3亿元,下降23.8%;化学工业投资49.8亿元,下降3.1%,造纸业投资18.6亿元,下降43.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57.5亿元,增长45.7%,占规模以上投资的7.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