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九、市场物价 市场物价波动较大,结构性上涨明显。据调查,市区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5.3%,高于上年涨幅1.8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14.0 %,其中粮食上升10.2%,肉禽及制品上涨24.3%,蛋类上涨6.0%,鲜菜上升10.6%,油脂上涨27.5%,水产品上涨8.0%,干鲜瓜果上涨19.6%,液体乳及乳制品上涨16.9%,在外用膳食品上涨11.3%。烟酒及用品上涨2.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微涨0.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涨1.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升2.0%,居住价格上涨2.3%。衣着 、交通和通讯分别下降1.4%和0.4%。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升4.0%。 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在上半年基础材料涨价和国际原材料进口价格大幅上涨的推动下分别上涨13.2%,创下了近几年的新高。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取得较大进展。全市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7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7项,省级124项,市级210项。技术创新成果丰硕,取得重要科研成果175项,有120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5项获省科技进步奖,94项获市科技进步奖。全市申请专利3400项,专利授权2760项。14项专利获第三届山东省发明创业奖。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24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227家,市级285家。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22家。已建立4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86处产学研基地,3处国家火炬计划技术产业基地,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园20处。科技企业孵化器8处,孵化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在孵项目达到600多个。引进新技术、新成果860项,签订技术合同267项,合同金额3.7亿元。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927所,在校生131.34万人。其中普通高校5所,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2331人,本专科在校生7.08万人;成人高校3所,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2.2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61所,在校生共8.80万人,其中普通中专10所,在校生1.49万人,职业高中(中专)30所,在校生6.99万人,成人中专21所,在校生3227人;普通高中57所,在校生14.24万人;普通初中265所,在校生29.20万人;小学1319所,在校生55.17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3所,在校生1480人;学前教育幼儿园1204所,在园幼儿14.24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初中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6%。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个,艺术表演场所 10个,公共图书馆11 个,群众艺术馆 1个,文化馆12个,博物馆5个,纪念馆1个,文物保护机构12个。文化出版业进一步繁荣。全年共出版各类刊物8 种,报纸5种。广播电视覆盖面继续扩大,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75.76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92.65%,电视人口覆盖率94.5%。 卫生事业平稳发展,医疗防保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现有各类卫生机构1161个,其中,医院117个,卫生院142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6个,疾病防控中心14 个,妇幼保健机构13个,高等医学院校1个,中等医学教育机构7个。年末各类卫生人员3488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9036人。医疗床位25145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水平有新的提高。在参加全国比赛中,获金牌8枚,银牌3枚,铜牌6枚;在参加全省比赛中,获金牌11枚,银牌14枚,铜牌26枚。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在全省继续保持较好位次。另外在世界比赛中,获金牌3枚,铜牌1枚;在亚洲比赛中,获金牌1枚,铜牌2枚。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全力推进中心城区重点项目建设,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高。全年园林绿化完成投资27201.57万元,新增园林绿地面积55.6公顷,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9.85平方米。市政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1099万元,全年新修道路13条,新增道路长度12.54公里,面积52.26万平方米。维修道路34条,维修道路路灯共11580盏,新安装路灯1327盏,累计维修人行道16.86万平方米。市区污水处理工程完成投资4154万元。济宁市区公用事业发展迅速,日供水能力达到30万立方米/日,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9.5%,集中供热面积492万平方米。全年新增公交车辆137辆,增加延伸路线5条,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方便。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共完成环保投资39.6 亿元,其中城市建设环保投资24.4亿元,“三同时”环保投资 2.78亿元,老污染源治理投资12.08亿元,微山湖湿地生态建设及塌陷地复垦投资0.34亿元。环境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三同时”合格率及执行合格率均为100%;完成限期治理项目56个,关停污染重、能耗高、浪费资源的企业11家。环境污染得到进一步控制,全市地表水水质明显改善,各主要河流、湖库COD浓度较上年下降7%,城市饮用水源达标率达到100%;市区空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大气污染指数为78,全年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天数为336天。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822.7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20.80万人,女性人口401.9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28万人,出生率为12.52‰;死亡人口4.62万人,死亡率5.63‰;全年净增加人口5.66万人,自然增长率为6.89‰。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市区居民全年人均总收入16873元,增长13.3%。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15617元,比上年增加1723元,增长12.4%;人均消费支出9485元,增长18.4%。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7.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65元,比上年增长13.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35 元,增长13.3%。其中,食品支出1377元,增长 8.2 %;用于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413元,增长6.9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36.8 %,降低 1.7 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22.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 劳动就业保持稳定增长,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 8.6万人,其中下岗职工再就业3.85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56.97万人,征缴养老保险金18.52亿元,为 10.71万离退休人员支付养老保险金14.02亿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9.02万人,征缴失业保险金2.2亿元,发放失业保险金5650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06万人,征缴养老保险金14.05 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3.94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初步建立起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6.09万人,收缴基本医疗保险费9.06亿元,支付医疗保险费 6.89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