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3 泰安市统计局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降明显。在全市统一调度的150余种工业产品中,有104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主要有:原盐20.2万吨,增长32.1%;白酒12.3万吨,增长62.9%;小麦粉20.3万吨,增长50.4%;机制纸13万吨,增长8.1%;纱5.1万吨,增长24.8%;布5321万米,增长24.4%;服装1973万件,增长15.5%;石膏板3893万平方米,增长47%;水泥325万吨,增长12.2%;化肥(折纯)36万吨,增长16.3%;内燃机468万千瓦,增长14.4%;电力电缆1.3万公里,增长48%;通讯电缆117万对公里,增长55.3%。比上年同期下降的主要产品有:原煤1823万吨,下降20.6%;煤气1988万平方米,下降28.2%;小型拖拉机10.1万台,下降2.3%;农业运输机械9万辆,下降36.7%;轻革63.4万平方米,下降38.3%。

工业效益明显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市及以下工业实现198.4亿元,增长18.3%;实现利税22.5亿元,增长26.0%,市及以下工业实现18.2亿元,增长27.3%;实现利润6.5亿元,增长60.1%,市及以下工业实现7.7亿元,增长40.6%;工业亏损面为15.4%,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0亿元,下降20.4%;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1.5%,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增速比上年提高24.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率达22.2%,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县以上单位完成投资55.5亿元,增长45.5%。

在建规模有所放大。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包括农村和房地产投资项目)496个,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327个。施工项目在建总规模达183.2亿元,增加69.9亿元,比上年增长61.7%,为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积蓄了后备力量。

投资结构明显改善。全年完成更新改造投资11.8亿元,比上年增长61.6%,占县以上投资的比重为21.3%,提高2.4个百分点。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继续加大。在县以上投资中,农林水利、交通运输邮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完成21.2亿元,增长53.5%,所占比重为38.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建筑业保持平稳。初步测算,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6.1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全市资质五级以上建筑企业323个,完成施工产值82.6亿元,增长3.1%。由于受工程款拖欠严重和工程转包层次太多等因素影响,全年实现利润2.4亿元,下降40%;利税总额5.5亿元,下降1.6%;按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38722元/人,增长1.5%。

五、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生产和建设持续增长。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4247.4公里,比上年新增9.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40.9公里,一级公路95公里。公路密度达54.7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营业性货运量3854万吨,比上年下降9.0%,货运周转量19.4亿吨公里,增长13.0%;客运量2229万人,客运周转量11.7亿人公里,分别增长16.8%和4.7%。

邮政电信业继续保持强劲增势。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598万元,比上年增长20.6%;函件1708.4万件,下降15.9%;特快专递19.7万件,增长54.5%。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4亿元,增长22.9%;长途业务电路11113路,净增1992路。固定电话用户发展到43.7万户,比上年新增15.4万户,主线普及率8.1线/百人,增加2.6线。上网用户达到5万户,增加4.5万户。移动通讯扩张迅猛,移动电话用户22.2万户,增长1.5倍。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4.6亿元,比上年增长7.0%。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6.1亿元,增长6.5%,市场份额达34.2%;县以上零售额累计实现88.5亿元,增长7.2%。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3.0亿元,增长8.9%;餐饮业零售额11.8亿元,增长11.4%,市场份额由上年的8.4%提高到8.8%。

批零贸易经济效益有所下滑。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47.4亿元,比上年增长5.5%,实现利润4453.7亿元,下降10.5%;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066.6万元,比上年增亏561.1亿元,亏损面为29.1%,上升7.9个百分点。

集贸市场商品成交活跃。2000年底,全市城乡集贸市场已发展到487个,其中,消费品市场470个,生产资料市场17个。全年集贸市场成交额178.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城市市场成交59.9亿元,下降2.7%;农村市场成交118.9亿元,增长12.5%。

七、对外贸易与合作

外贸进出口增势强劲。全市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2054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4.1%。其中,出口13652万美元,增长50.7%,进口6897万美元,增长61.5%,全年贸易顺差6755万美元。在全部出口中,获权企业出口7587万美元,增长49.2%,三资企业出口6047万美元,增长58.1%;一般贸易出口7981万美元,增长82.5%,加工贸易出口5667万美元,增长21.3%。

利用外资保持增长。全市新签利用外资项目29项,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7项;实际利用外资2596万美元,增长43.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232万美元,增长38.9%。

对外承包劳务业务扩大。全年累计批准对外承包劳务合同75份,合同总额4832万美元,增长1.0%;完成营业额4170万美元,增长22.5%;年内外派各类劳务人员1109人次,年末在外人数2961人。

旅游业进一步活跃。全市共接待境外旅游者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外国人2.9万人次、港澳同胞2.6万人次、台胞0.8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500万美元,增长91%。国内游客443.4万人次,增长3.4%;全年国内旅游总收入21.8亿元,增长10.4%。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4.8%。财政总支出24.8亿元,增长12.5%,其中,灶内支出22.5亿元,增长11.5%。全市财政收支相抵,已连续14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在主要收入项目中,各项税收完成13.5亿元,增长6.1%,其中,增值税2.7亿元,增长1.5%;营业税2.5亿元,增长10.9%;企业所得税2.6亿元,增长27.7%;农业各税1.8亿元,增长9.8%。在灶内支出中,企业挖潜改造支出1.9亿元,增长30.2%;支援农业及综合开发支出0.7亿元,增长13.7%;文体卫生广播事业费支出1.9亿元,增长5.6%;教育事业费支出4.9亿元,增长10.9%。

金融存贷款规模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66.9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2.8亿元,增长12.7%;农村存款余额7.8亿元,增长12.9%。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194.9亿元,增长11.8%。全市各项贷款余额为197.5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短期贷款为148.7亿元,中长期贷款为28.6亿元。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累计7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现金支出740.3亿元,增长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