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3 泰安市统计局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降明显。在列入统计的143种工业产品产量中,比上年增长的有72种。其中原煤2174万吨,增长2.1%;配混合饲料10.6万吨,增长58.7%;石膏板2162万平方米,增长17.4%;水泥286.5万吨,增长7.5%;内燃机264.1万千瓦,增长11.4%;小型拖拉机3.5万台,增长10.6%;农用运输机械11.3万辆,增长37.6%;变压器88.9万千伏安,增长18.4%;电力电缆9434公里,增长91.4%;发电量74.1亿千瓦时,增长17.3%。比上年同期下降的产品有71种,其中布3129万米,下降4.8%;工业锅炉2435蒸吨,下降7.3%;白酒7.2万吨,下降26.5%;啤酒14.1万吨,下降1.2%;机制纸11.7吨,下降17.5%。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0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国有单位完成投资41.2亿元,增长20.3%。

投资结构明显改善,更新改造和住宅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完成更新改造投资7.4亿元,占县以上投资的比重为17.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更改投资增长速度达40.5%,增幅高于县以上投资增幅34.5个百分点。在更改投资中,用于增产的投资3.1亿元,增长1倍;用于增加品种的投资0.7亿元,提高产品质量的投资0.4亿元,三废治理的投资0.6亿元,其他投资2.7亿元,增幅均高于常年水平。全市完成住宅投资10.7亿元,比上年增长71.8%;房地产投资5.1亿元,增长98.8%。住宅施工面积106万平方米,销售面积41万平方米,均比上年有较大增长;空置面积4.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降低68%。

新开工项目增加,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市施工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393个,比上年增加6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43个,增加44个。全年确定的国家、省和市重点建设项目中,京沪高速公路化临段和济泰段完成投资6.6亿元;宁阳、新泰国家直属粮库建设进展顺利;第一批农村电网改造已基本完成;城市建设完成投资2.6亿元。泰安抽水蓄能电站、盐化工氯碱工程、泰肥公路、新泰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

建筑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初步测算,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全市资质五级以上建筑企业336个,净增24个;完成施工产值76.6亿元,增长1.2%。全年建筑企业实现利润2.5亿元,增长0.6%;利税总额4.4亿元,增长4.0%。全员劳动生产率37817元/人,增长11.7%。

五、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生产和建设能力增强。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4183公里,比上年新增1386公里,增长49.6%。其中高级次高级公路里程3229公里,增加617公里,增长23.6%。全市营业性货运量0.4亿吨,货运周转量16.8亿吨公里,分别增长2.2%和4.2%;客运量0.2亿人次,客运周转量10.7亿人公里,分别增长3.8%和4.5%。

邮政电信业持续增长。全年邮政业务量4708万件,比上年增长12.5%;国内函件1662万件,增长4.6%;国内特快专递8.9万件,增长21.7%;邮政储蓄年末余额10.4亿元,增长16.0%。全市电讯业务量4.1亿元,比上年增长40.2%;长途电路4893路,净增445路;长途交换机总容量1.0万路端,与上年持平;电话普及率5.9部/百人,比上年增加0.7部。移动通讯增长迅速,年末城市无线寻呼用户11.1万户,比上年增长56.9%;移动电话用户4.0万户,增长1.0倍。

六、国内贸易

国内市场增势平稳。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7.7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0.2亿元,增长6.2%;餐饮业零售额9.6亿元,增长44.4%;制造业零售额14.8亿元,增长13.2%;其他行业零售额23.1亿元,增长7.6%;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分别达到47.6亿元和8.4亿元,分别增长31.2%和57.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0.4%和7.1%,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农村市场启动初见成效,市场份额有所上升。全市县以下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县及以上城镇实现77.0亿元,增长8.5%。全市新建、改扩建农村营业网点400多个。

集贸市场发展较快,商品成交活跃。1998年底,全市城乡集贸市场已发展到479个,其中,消费品市场461个,生产资料市场18个。全年集贸市场成交额1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城市市场61.5亿元,增长7.7%;农村市场87.9亿元,增长21.4%。

七、对外贸易与合作

外贸出口增势良好。全市外贸出口总值达1.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0.7亿美元,增长9.6%,占全部出口的58.3%;获权企业出口0.5亿美元,增长29.1%。

实际利用外资能力有较大提高。全市新签利用外资项目30项,实际利用外资1635万美元,增长34.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172万美元,增长1.5倍。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新进展。全市共签定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项目85项,合同额4558万美元,期末在外人员0.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60.0%、34.5%和33.0%;完成营业额2899万美元,下降3.7%。

旅游业平稳发展。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3.3万人,比上年增长2.2%。其中外国人1.7万人,占海外游客总数的51.5%,增长25.2%;华侨和台湾同胞分别为557人和5752人,分别增长3.1%和0.4%。港澳同胞9671人,下降24.6%。全市国内旅游总收入16.8亿元,增长7.0%。

八、财政与金融

财政收支预算执行良好。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14.7亿元,占全年预算的100.5%,比上年增长16.0%。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0.6亿元,增长10.6%。全市财政收支相抵,实现了连续12年财政收支平衡,并做到县县平衡、乡乡平衡。主要收入项目中,增值税增长15.7%,营业税增长35.3%,行政性收费收入增长65.4%。主要支出项目中,社会保障及离退休经费增长2.8倍,城市维护费支出增长29.8%,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增长11.1%,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增长10.2%,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费支出增长10.3%,支农及农业开发支出增长1.3%。

金融存贷款增长加快。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7.4亿元,比年初增长11.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4.2亿元,增长3.2%。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163.2亿元,比年初增长13.1%。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储蓄余额分别为110.3亿元和52.9亿元,增长14.1%和11.0%。各项贷款余额为196.8亿元,比年初增长8.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8.2亿元,增长3.3%;中长期贷款余额44.4亿元,增长3.2%。现金净投放8.8亿元,增长5.6%。

九、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有新进展,科技实力有新提高。全市累计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202项,其中国家级17项,省级74项,市级111项;争取国家、省科技经费3057.5万元,高新项目专款2500万元。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75项,获国家、省级奖励23项;专利申请252项,总申请量达到1615项。列入省重大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计划的2个项目,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的4个项目,以及列入省火炬计划的7个项目进展顺利。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进区企业25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1家;运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78家。全市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和技术贸易机构149家。列入国家推广计划的垃圾中转站技术,现已转让5家,产品覆盖18个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