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3 泰安市统计局

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增强。全面推进重点领域的科技进步,科技贡献率达48.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通过组织实施星火小康示范工程,已在全市建立3个秸杆气化示范站。全市19处国有科研院所中已有三分之二的人员,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开发活动和成果示范性推广工作,转化科技成果100多项,技术交易额2.7亿元。

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增城市道路面积3.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完成投资9591万元,增长1.4倍;公交运营车辆达到226辆,比上年增加43辆;市内出租车达到1270辆,与上年持平。城区供水总量5783万立方米,增长6.9%;日综合生产能力26.0万立方米,增长5.3%。年末泰城人口中,已有33.0万人用上煤气和液化油气,气化率为90%以上。城市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城市人均公共绿化面积5.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平方米;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29.2%,提高0.5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取得新成绩。全市67家日排水100吨以上限期治理污染企业,已有58家通过验收,3家正在调试,5家已关、停、并、转。全市投入污染治理资金9859亿元,建成烟尘控制区达64.6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33.8平方公里。全市废气净化处理率92.6%,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4.4%,工业废水处理率92.4%、达标率55.9%。

十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0.6万人,在校生1.6万人。全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93所,在校生7.5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达到60.4%,其中普通中专19所,在校生2.4万人,增长4.3%。普通高中在校生为4.9万人,增长6.5%;普通初中在校生为31.9万人,减少0.3%;小学在校生58.2万人,与上年持平。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与上年持平;在园儿童达7.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741人。成人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1839人,在校学生4610人,分别增长10.3%和13.0%;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1.6万人,下降20.0%。

卫生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有各类医院及卫生院158所,拥有病床1.2万张。全社会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7万人,比上年增加454人,其中医生7227人,增加251人;护师3494人,增加365人。全市拥有中医科病床850张,比上年增加92张;中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154人,增加106人。

文化广播电视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各种艺术表演团体3个;艺术表演场所7个;公共图书馆7个,总藏书量50万册;群众艺术馆、文化馆7个;档案馆7个,馆藏总量31.8万卷(册)。全市共有广播电台3座,电视台3座,有线电视台1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座。全市广播电台平均日播音时间达到30小时10分,电视台平均周播时间达198小时30分,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9.6%和96.2%。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在省以上比赛中,有10人13项进入全国单项比赛前六名,其中1人取得世界杯体操总决赛高低杠、第13届亚运会高低杠和团体3枚金牌;1人在全国田径锦标赛上取得50公里竞走和第13届亚运会50公里竞走2枚金牌;1人获匈牙利世界巡回国际跳水大奖赛1米跳板冠军等。在省第19届运动会上,取得47枚金牌、33.5枚银牌、35.9枚铜牌,金牌总数列全省第七位。全市有3人评为高级教练,6人评为一级教练。全年共向上级运动队输送47名体育后备人才,创历年最好成绩。

十二、市场物价

全年市场物价总水平呈逐月回落态势,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98.6%,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1%,涨幅均比年初降低3.3个百分点。在居民消费价格结构中,医疗保健、居住和服务项目涨幅分别为10.5%、3.5%和8.6%。食品类价格比年初下降3.2%,其中粮食下降8.3%、肉禽及其制品下降8.7%,水产品下降9.6%,成为带动整个物价持续走低的主要因素。全市生活费用价格总指数97.7%,农产品成交价格指数89.7%。

十三、居民生活与人口

城镇居民收支下降,农民收入低速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23元,比上年下降2.1%;人均生活费支出3648元,下降5.3%。农民人均纯收入2585元,比上年增长7.4%;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742元,比上年下降0.6%。全市城、乡居民住房质量进一步提高,1998年末人均居住面积分别为12.8平方米和24.0平方米。年末,全市城乡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分别为102台和30台、电冰箱86台和7台、录放机20台和4台、洗衣机72台和6台、照相机44架和4架、摩托车35辆和30辆。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工资水平有所增长。1998年末全市在岗职工人数55.7万人,比上年减少1.9万人,下降3.3%。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194元,增长2.3%。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以内。

社会福利、救灾捐赠工作成效显著。全市167处敬老院供养老人0.5万人,集中供养率47.0%;投入745万元对28处敬老院进行改建扩建。全市社会福利企业300处,职工1.3万人,其中残疾职工0.6万人。全市累计向灾区捐赠款物价值3155万元,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700万元。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全市人口出生率11.8‰,死亡率6.3‰,人口自然增长率5.5‰,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35.9万人,人口性别比为103.7%。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50.6万人,占总人口的28.1%;农业人口385.3万人,占总人口的71.9%。

注:(1)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