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2 威海市统计局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企业共建立市级以上技术中心77家,其中国家级4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总数分别达到150家和58家。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895.67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6.96%,比年初提高2.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89.56亿元,增长51.0%,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12.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6.54亿美元,增长34.9%,占出口总额的27.5%。“名牌战略”取得新突破,中国名牌产品新增8个,达到16个;山东名牌产品新增25个,达到73个;全国驰名商标7个;山东著名商标新增12个,达到73个。

技术市场日益活跃。年末各类技术贸易机构达到101家,从事技术贸易活动的人员达4898人。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77项,合同金额8686.61万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普通高等院校5所,在校学生36448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0所,在校学生10880人;成人中专7所,在校学生4276人;职业高中23所,在校学生17446人;普通高中23所,在校学生50104人;普通初中86所,在校学生111889人;小学173所,在校学生12185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特殊教育招生19人,在校生38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42591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现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4个,档案馆7个,博物馆4个,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4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87个,其中电影院4座。

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27个,其中医院29个,卫生院64个,门诊部7个,采血机构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5个,妇幼保健院4个,疾病预防中心(防疫站)6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1682张,其中,医院实有床位8207张。卫生技术人员11920人,其中医生5488人。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145枚,其中,金牌73枚,银牌44枚,铜牌28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92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1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3.51平方米。

城市公用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全市发电量63.92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4.98%。实际用电量61.89亿千瓦时,增长12.2%,其中,工业用电量42.23亿千瓦时,增长11.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45亿千瓦时,增长15.6%,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4.88亿千瓦时,增长21.4%。全年供水总量6700万立方米,增长26.7%。市区天然气用气人口24.1万人,用气普及率99.45%,天然气供气量1262万立方米,增长73.6%。集中供热面积达1618万平方米,增长40.7%。年末市区公共汽车营运线路46条,线路网长度172公里,营运线路长度583公里,公共汽车574辆,增长18.1%。全年公共汽车客运量7783万人次,平均日客运量21.3万人次。市区出租汽车1401辆。

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得到加强。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环境监测站4个,环境监测人员88人。完成限期治理项目10项,完成限期治理投资额857万元。环境噪声达标区总面积107.1平方公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3.12%,比上年提高0.41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达159.7平方公里。生态市建设扎实推进,荣成、文登、乳山全部进入全省生态建设示范县行列。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显著成效。全年户籍人口出生率为5.94‰,人口死亡率7.79‰,人口自然增长率-1.85‰。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49.8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39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17.56万人,占总人口的47.1%;农业人口132.27万人,占总人口的52.9%;户籍人口性别比为101.87(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75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6842元,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505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05元,增长13.1%。

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18.3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47平方米,分别比上年末增加0.59和3.11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收养性单位70家,共有床位9278张,收养6072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有48.4万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7.5万名离退休人员享受养老保险,有48.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1.45万人领取了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普遍推广,有3527名女职工享受生育津贴待遇。

注:1、本公报所列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指标绝对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