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2 威海市统计局

威海市统计局

2004年1月31日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干事创业,克服了“非典”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市经济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为实现本世纪第一个翻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36.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49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492.03亿元,增长23.7%;第三产业增加值251.5亿元,增长13.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3762元,增长17.8%。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1.06%、58.85%和30.08%。

劳动就业形势比较稳定。年末全市县及县以上单位在岗职工人数34.77万人,增长2.6%;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8.38亿元,增长12.1%;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215元,增长9.6%。全年通过多种途径使4.88万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

市场价格总水平较上年略有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升0.1%;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及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项目分别增长0.6%、3.5%、3.5%、0.4%、0.5%和1.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烟酒及用品等项目分别下降0.3%和1.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次产业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调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人们的消费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旅游资源尚未充分开发和利用,经济市场化程度比较低,今后尚需认真加以解决。

二、农业

种植业生产发展平稳。全年粮食总产量92.42万吨,增产0.34%,其中夏粮产量40.67万吨,增产4.5%;花生总产量23.94万吨,减产4.3%;果品总产量50.58万吨,增长9.2%。

畜牧业发展良好。肉类总产量达到10.45万吨,增长7.1%,其中猪肉7.39万吨,增长11.0%。

渔业生产平稳发展。水产品产量达243.74万吨,增长1.9%;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40.05万吨,增长1.8%。水产养殖面积59656公顷,增长15.4%;养殖产量达139.34万吨,增长1.0%。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57.0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5%;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8607台,减少3.4%;农用拖拉机20.74万台,增长2.7%;农用汽车5098辆,减少7.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12695吨,增长7.0%;农村用电量145681万千瓦时,增长18.5%。年末常用耕地面积165.23千公顷,减少0.4%;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1.16千公顷,减少0.1%。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55.53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国有及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工业数据均为此口径)实现工业增加值425.03亿元,增长25.9%。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51.2亿元,增长12%,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1.37亿元,增长8%;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147.57亿元,增长28%;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4.14亿元,增长16.9%;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145.84亿元,增长22.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73.84亿元,增长35.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增加值22.27亿元,增长22.8%。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184.16亿元,增长22.1%。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00.26亿元,增长23.5%;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24.77亿元,增长28.1%。

主要产品产量大幅提高,在重点考核的37种产品中,较上年同期增产的有21种,其中增幅前五名的产品分别是:传真机增产160%,钓鱼竿增产133%,地毯增产126%,木材加工机械增产123%,通讯电缆增产122%,塑料制品、轮胎外胎、水泥等产品也都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

工业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02.4亿元,增长31.7%;实现利税总额110.78亿元,增长25.8%;实现利润总额73.56元,增长25.2%。产品销售率97.69%,上升0.51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6.05%,下降0.3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82525元/人,增长14.6%;资本保值增值率120.31%,上升12.67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25.91%,提高1.8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8.75%,下降0.21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次数3.5次,加快0.15次。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城镇规模以上投资286.71亿元;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00.67亿元,增长105.2%;更新改造完成投资80.84亿元,增长100.7%;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3.69亿元,增长77.4%。

投资效益继续提高。项目建成投产率为65.2%,新增固定资产134.9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48.5%。

房地产开发快速发展。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531.1万平方米,增长20%;竣工面积169.7万平方米,与同期基本持平。商品房销售面积150.5万平方米,增长24.2%。商品房销售额24.8亿元,增长21.6%。

建筑业发展迅速。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6.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1.5%。

五、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增长迅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90.1公里,比上年增加85.1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53.2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9.5%,其中铁路1.08亿吨公里,增长22.3%;公路28.24亿吨公里,增长9%;海运23.96亿吨公里,增长34.6%。旅客周转量完成26.03亿人公里,增长9.4%,其中铁路1.36亿人公里,下降5.1%;公路23.43亿人公里,增长10%;海运1.25亿人公里,增长13.8%。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090.6万吨,增长19.1%。

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全市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63.81万门;农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47.26万门。年末市话户数48.08万户,农话户数44.18万户,移动电话52.47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37部/百人,增长19.4%。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03亿元,增长14.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3.08亿元,增长16%;餐饮业零售额37.96亿元,增长8.6%。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发展较快,零售额为35.07亿元,增长51.96%;限额以上餐饮业零售额为2.27亿元,增长66.7%。

集贸市场成交有所下降。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为42.09亿元,下降7.1%。其中城市为30.51亿元,下降7.6%;农村为11.58亿元,下降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