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威海市统计局 2003年1月24日 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发展为主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70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11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388.71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224.68亿元,增长1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8433元,增长14.3%。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2.81%、55.25%和31.94%。 市场价格总水平较上年有所下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下降1.7%;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及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等项目分别下降1.3%、6.9%、0.2%、0.4%、0.4%和2.4%;烟酒及用品、居住等项目分别增长1%和3.4%。 劳动就业形势比较稳定。年末全市县及县以上单位在岗职工人数33.88万人,增长1.01%;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4.25亿元,增长13.3%;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230元,增长11.3%。全年通过多种途径使9283人实现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和经济体制深层次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经济市场化程度比较低,增长质量有待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民增收办法不多,今后尚需认真加以解决。 二、农业 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种植业生产发展平稳。全年粮食总产量92.11万吨,增产5%;其中秋粮产量53.2万吨,增长1.1%。花生总产量25.03万吨,增产10.8%,果品总产量46.34万吨,减产4.4%。 畜牧业发展良好。肉类总产量达到9.76万吨,增长10.1%;其中猪肉6.66万吨,增长8.6%。 渔业生产基本持平。水产品产量达239.22万吨,增长0.9%;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35.8万吨,增长0.8%。水产养殖面积51684公顷,增长0.7%;养殖产量达137.89万吨,增长1.9%。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51.8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9%;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9616台,减少8.7%;农用拖拉机20.2万台,增长1%;农用汽车5531辆,增长3.0%;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05337吨,增长4.0%;农村用电量122899.8万千瓦时,增长28.1%。年末耕地面积182.08千公顷,增长5.7%;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1.29千公顷,增长0.3%。 三、工业 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59.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国有及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工业数据均为此口径)实现工业增加值315.41亿元,增长16.1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44.49亿元,增长8.05%,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7.48亿元,增长4.14%;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108.83亿元,增长18.78%;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4.10亿元,增长10.36%;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105.83亿元,增长14.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46.32亿元,增长21.2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增加值12.86亿元,增长20.26%。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114.59亿元,增长9.88%。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43.26亿元,增长17.15%;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72.16亿元,增长15.28%。 主要产品产量稳步提高,在重点考核的37种产品中,较上年同期增产的有23种,其中增幅前五名的产品分别是:碳酸钠增产310%,传真机增产129.61%,纱增产134.63%,钓鱼竿增产34.59%,交流电动机增产25.9%;塑料制品、轮胎外胎、水泥、通讯电缆等产品也都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 工业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26.13亿元,增长19.38%;实现利税总额104.74亿元,增长16.49%;实现利润总额72.47元,增长17.04%。产品销售率97.18%,上升0.86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7.69%,下降0.1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78673元/人,增长11.23%;资本保值增值率107.64%,下降2.71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29.7%,提高1.4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8.91%,上升0.96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次数3.92次,加快0.29次。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7.2亿元,比上年增长63.9%。县及县以上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18亿元,增长66.1%。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9.07亿元,增长61.8%;更新改造完成投资40.28亿元,增长92.7%;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4.63亿元,增长27.1%。 投资效益继续提高。项目建成投产率为63.8%,新增固定资产79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0.2%。 房地产开发快速发展。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442.4万平方米,增长41.4%;竣工面积169.8万平方米,增长36.6%。商品房销售面积121.2万平方米,增长22.7%。商品房销售额20.4亿元,增长39.2%。 重点基础设施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威海电网、农网改造完成投资1.2亿元;第三热电厂完成投资0.6亿元;桃威铁路二期工程计划总投资1.2亿元,2001年完成0.9亿元,本年完成投资0.3亿元,整个工程已全部完工投入运营;艾山垃圾处理厂工程本年完成投资0.04亿元;公路建设完成投资4.0亿元,其中:309国道、城南河道桥改造等工程已完工;陆岛交通码头乳山—挂子场工程完成投资0.1亿元;体育厂工程完成投资0.6亿元;体育训练基地迁建工程完成投资0.5亿元;荣成八河水库扩建工程完成投资0.3亿元;市立医院综合病房楼工程完成投资0.3亿元;移动公司GSM九期扩容工程完成投资0.2亿元;电信公司扩容工程完成投资0.8亿元;威海国际海水浴场改造工程完成投资0.2亿元;威海市酿造厂搬迁工程完成投资0.2亿元,年底完成搬迁工作。 建筑业发展迅速。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8.5%。 五、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保持平稳。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05公里,比上年增加233.3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44.6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7.3%,其中铁路0.89亿吨公里,下降20.66%;公路25.9亿吨公里,增长16%;海运17.8亿吨公里,下降28.1%。旅客周转量完成23.8亿人公里,增长10.2%,其中铁路1.4亿人公里,增长10.26%;公路21.3亿人公里,增长12.5%;海运1.1亿人公里,下降22.9%。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915.8万吨,增长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