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2 威海市统计局

七、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

外贸进出口增长迅速。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40.31亿美元,增长37.8%,其中进口总额15.03亿美元,增长49.8%;出口总额25.29亿美元,增长31.6%。按出口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10.39亿美元,增长29.2%;加工贸易出口14.87亿美元,增长34.1%。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初级产品出口额5.00亿美元,增长17.9%;工业制成品出口20.29亿美元,增长35.4%,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80.2%,其中机电产品出口8.4亿美元,增长53.1%,占出口总额33.2%。

利用外资势头迅猛。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642项,增长29.95%,批准利用外资额22.15亿美元,增长94.5%,实际利用外资额10.98亿美元,增长82.7%。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进展顺利。全年新签订劳务输出合同246份,增长12.3%;合同金额12660万美元,增长17.8%;完成营业额8300万美元。外派劳务4320人次,增长18.8%,期末在外人数7350人,增长18.6%。

旅游业发展有所下降。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78.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2.6亿元,分别下降6.0%和4.8%。其中:国内游客669.2万人次,旅游收入49.1亿元,分别下降6.0%和4.6%;国外游客9.0万人次,下降6.7%,旅游外汇收入4204万美元,下降7.4%。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大幅增加。财政总收入67.2亿元,增长29.2%,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17亿元,按同口径计算,增长33.4%。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7.13亿元,增长23.1%。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528.69亿元,比年初增长20.9%;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359.87亿元,比年初增长14.5%;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391.11亿元,比年初增长19.6%。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558.68亿元,比年初增长19.4%;年末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380.39亿元,比年初增长13.2%;本外币贷款余额413.95亿元,比年初增长20.6%。

保险事业高速发展。全年保险费收入149496万元,增长17.0%;赔款支出28570万元,增长24.5%。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全年共取得重要科学技术成果72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项,国内领先水平53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76项,省级以上奖励13项。年末全市共有县以上政府部门属科研单位14家,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总数230人。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792件,比上年增长了23%,专利授权447件,比上年下降了20%。

技术市场日益活跃。年末各类技术贸易机构达到106家,从事技术贸易活动的人员达1859人。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00项,合同金额4883万元,其中技术开发合同63项,技术转让合同10项,技术咨询合同11项,技术服务合同16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普通高等院校3所,在校学生17393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9所,在校学生10709人;成人中专7所,在校学生4074人;职业中学26所,在校学生18181人;普通高中26所,在校学生47510人;普通初中93所,在校学生140981人;小学273所,在校学生13663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45%。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现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5个,档案馆8个,博物馆3个,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5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87个,其中电影院4座。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37个,其中医院36个,卫生院64个,门诊部9个,采血机构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9个,妇幼保健院4个,疾病预防中心(防疫站)4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7300张,其中医院实有床位5471张。卫生技术人员8579人,其中医生3890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118枚,其中金牌45枚,银牌42枚,铜牌31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50.75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94%,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达17.2平方米。

城市公用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全市发电量59.3亿千瓦时,实际用电量40.8亿千瓦时,增长10.7%。其中工业用电量26.9亿千瓦时,增长11.0%;城乡生活用电量6.45亿千瓦时,增长11.0%;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3.33亿千瓦时,增长9.0%。全年供水总量4372万立方米,增长10.5%。市区煤气用气人口14.3万人,增长22.8%,用气普及率98.62%。全年煤气供气量1559.7万立方米,增长8.8%;液化石油气供气量10288吨,增长0.8%。集中供热面积达922.5万平方米,增长21.0%。年末市区公共汽车营运线路33条,线路网长度150公里,线路总长度390公里,公共汽车422辆,增长11.6%。出租汽车2224辆。全年公共汽车客运量6668万人次,平均日客运量18.3万人次。

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得到加强。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环境监测站4个,环境监测人员61人。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4项,完成投资额675.4万元。市区环境噪声达标面积87.5平方公里。建成区烟尘控制区面积达105.2平方公里。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显著成效,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全年人口出生率为4.03‰,人口死亡率7.38‰,人口自然增长率-3.35‰。年末全市总人口247.6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09.99万人,占总人口的44.42%;农业人口137.64万人,占55.58%。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94元,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4751元,增长7.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404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08元,增长7.6%。

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5.5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7.9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社会福利院和敬老院70家,共有床位3105张,收养2019人。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巩固。全市有34.33万名职工和5.78万名离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33.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1.2万人领取了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普遍推广,3002名女职工享受生育津贴。

注:1、本公报所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指标绝对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