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面对国内外市场变化的新形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一系列重大决策,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大力实施“民心工程”,积极采取措施,扩大投资,启动内需,深化各项改革,加快结构调整,使全市国民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1998年,国内外经济环境极其复杂,经济发展面临严峻考验。亚洲金融危机继续发展,对我市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国内买方市场的形成,给企业开拓市场带来了新的困难。面对这些困难,全市及时采取措施,加快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开拓国内市场,稳步推进各项改革,扩大内需政策效应初见成效,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回升。初步测算,1998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亿元,增长9.7%;第二产业增加值355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258亿元,增长10.2%。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经济体制改革迈出坚定步伐。1998年,按照中央、省的统一部署,多项改革经过精心安排,陆续出台,稳步推进。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按粮食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等政策全面得到落实,一些品种的粮食市场价格已经回升。 企业改革取得新成果。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起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企业三个层次的国资管理体系。企业股份制改造取得新进展,山东巨力、山东海化股票发行成功,募集资金8.88亿元,上市公司已达5家。市属企业集团的规范完善取得明显成效,6家集团初步建立起出资人制度和母子公司体制。国有企业内部员工持股工作稳步开展,已组建企业内部员工持股会43家。中小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全市4634家乡及以上企业,改制面达63.2%。流通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商业、供销、物资、石油四系统组建企业集团27家,企业改制面达89.6%。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加快。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较好落实,共兑现保障金288万元,救济群众2.2万 人。市县全面建立了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93个主管部门或企业集团建立了分中心,有下岗职工的企业全部建立了工作站。到1998年底,通过各种渠道累计安置、分流下岗职工6.05万人,再就业率达63.1%。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参加单位分别达3018家、2277家。农村养老保险稳步发展,积累基金3.67亿元,3.5万投保农民开始领取养老金。 住房制度改革全面展开。1998年成为公有住房制度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年,全年累计出售公房295.5万平方米,售房总额7.3亿元。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1.7 亿元,到位率达91%。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加快。到1998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达33.4万户,从业人员75万人,分别增长5.0%、7.1%;私营企业达8640户,从业人员14.7万人,分别增长6.7%、7.3%。全市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总额47.8亿元,增长10.9%。 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暴露出来。主要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困难,亏损增加;外贸出口乏力,利用外资难度加大;下岗职工增加,再就业压力加大;物价持续低位运行,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趋缓等。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农业 1998年,全市坚持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以确保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和科教兴农战略,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农作物获得较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492.2万吨,增长10.2%;棉花生产回升,总产3.48万吨,增长38.1%; 油料生产获大丰收,总产14.49万吨,增长86.1%;烤烟生产因面积减少,总产5.18万吨,下降29.2%;瓜菜生产继续增加,总产960.5万吨,增长13.4%;水果生产稳定增长,总产85.1万吨,增长7.4%。 林业生产稳定发展。1998年全市造林面积 21.4千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319.8千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3%。 畜牧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在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主要畜产品产量均有所增长。统计部门按照全国统一部署的抽样调查方法推算,全年肉类、奶类、禽蛋产量分别达93.2万吨、8.1万吨、39.6万吨,分别增长3%、5.5%、9.3%。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为374.7万头、35.7万头、133.5万只、31723.2万只,分别增长3.3%、-5%、12%、-1.3%;大牲畜存栏108.8万头,增长4.1%,生猪存栏240万头,增长8%。 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达51万吨,增长14.5%,其中海水、淡水产品产量分别为46.5万吨、4.5万吨,分别增长14.7%、12.2%。 农业机械化水平又有新的提高。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64.7万千瓦,增长7.9%;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79.9万千瓦,增长6.4%;农业机械总值33.6亿元,增长12%;农用汽车和机动三轮车保有量达13.9万台,增长18%;农用拖拉机7.1万台,机引农机具12.8万台(套),机具配套比达1:1.8。小麦联合收割机拥有量达3158台,联合收获面积占小麦收获面积的56%。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农用航空植保、土地深松、设施农业工程已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全市189.2万农户实现户户通电,通汽车村数9498个,比重达99.96%, 通电话村数9398个,比重达98.9%;自来水受益村5850个,比重达61.6%。全年农村用电量21.9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减少5.3%;化肥施用量(折纯)48.4万吨,增长5.8%。年末耕地面积698.5千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506千公顷,所占比重提高到72.4%。 小城镇建设有新的提高。全年编制小城镇新一轮规划32个,累计达到194个。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 3.6亿元,硬化道路260公里,新建公共绿地27公顷,建筑面积478万平方米。 三、工业 1998年,全市工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搞活国有企业、增强其竞争力为重点,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影响,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按照“抓大放小”和“三改一加强”同步推进的思路,加大扭亏增盈力度,工业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