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东营市统计局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工作会议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掀起了加快发展的新高潮。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质量提高、后劲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69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36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553.18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105.54亿元,增长16.5%。人均生产总值39528元,增长15.8%,按现行汇率折算为4775美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1∶77.2∶16.7变化为5.4∶79.4∶15.2。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324.78亿元,比上年增长22.2%。 农林牧渔业 2003年,以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为农村工作的重心,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农村各业全面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63亿元,按不变价比上年增长8.7%。其中农业总产值34.59亿元,比上年增长7.3%;林业总产值0.71亿元,比上年增长49.8%;牧业总产值1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3%;渔业总产值14.51亿元,比上年增长8.0%。 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86.98万亩,比上年减少51.17万亩,下降21.5%;粮食总产量66.25万吨,比上年下降13.5%;粮食单产354.33公斤/亩,增加32.73公斤,增长10.2%。夏粮种植面积80.45万亩,比上年减少21.55万亩,下降21.1%;夏粮总产量29.78万吨,比上年下降14.9%;夏粮单产370.13公斤/亩,比上年增加26.8公斤,增长7.8%。秋粮种植面积106.53万亩,比上年下降21.8%;秋粮总产36.47万吨,比上年下降12.3%;秋粮单产342.33公斤/亩,比上年增加36.9公斤,增长12.1%。棉花、蔬菜面积增加,产量增长。全市棉花种植面积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99.78万亩,比上年增加36.23万亩,增长57.0%;总产7.28万吨,比上年增长51.8%。蔬菜、瓜类种植面积60.06万亩,比上年增加1.94万亩,增长3.3%;总产量224.16万吨,比上年增长5.8%。其中,蔬菜种植面积52.8万亩,比上年增加2.04万亩,增长4.0%;总产量206.4万吨,比上年增长6.9%。 林业生产跨越式发展。2003年,全市各级把速生林作为林业生产的重点,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得力措施,抓住雨水充沛、墒情好、成本低、成活率高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8.87万亩,比上年增长1.08倍。其中用材林13.78万亩,比上年增长11.72倍。森林覆盖率15.6%。 畜牧业生产快速增长。2003年,全市各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畜牧业生产作为增加农业效益和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畜牧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全市生猪累计出栏70.18万头,比上年增长17%;期末存栏38.32万头,比上年增长8.4%。家禽累计出栏2590.06万只,比上年增长9.7%;期末存栏1418.41万只,比上年增长12%。羊累计出栏124.02万只,比上年增长17.2%;期末存栏97.79万只,比上年增长16.7%。牛累计出栏18.04万头,比上年增长17.5%;期末存栏25.59万头,比上年增长6.3%。肉类总产量13.37万吨,比上年增长14.5%;禽蛋产量8.89万吨,比上年增长4%;奶类产量4.01万吨,比上年增长99.4%。 渔业生产发展平稳。2003年,全市渔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水产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0.1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11万公顷,增长12.2%。其中海水养殖面积7.3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4.5%;内陆养殖面积2.7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6.8%。水产品总产量33.32万吨,比上年增加2.32万吨,增长7.5%。海水产品产量25.45万吨,比上年增长6.8%。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0.93万吨,比上年下降3.65%;海水养殖产量14.52万吨,比上年增长13%。淡水水产品产量7.87万吨,比上年增长9.6%。其中内陆捕捞产量0.95万吨,比上年下降2.0%;内陆养殖产量6.92万吨,比上年增长11.4%。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2003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74.66万千瓦,增长6.9%。农村用电量3.38亿千瓦时,增长6.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1.21万吨,增长5.9%。有效灌溉面积14.46万公顷,占常用耕地面积的85.2%。全市1772个村通电话,1761个村通汽车,自来水受益村1761个。 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33.06亿元,增长28.1%,增幅比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其中地方工业增加值105.06亿元,增长41.0%。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增加值5.90亿元,下降2.3%;集体工业增加值6.86亿元,增长56.9%;股份制工业增加值411.53亿元,增长25.7%;股份合作制工业增加值3.43亿元,增长25.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增加值3.63亿元,增长139.9%;其它经济类型工业增加值1.71亿元,增长114.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增加值344.20亿元,增长11.7%。轻、重工业分别实现工业增加值30.84亿元、402.23亿元,增长31.3%和27.0%。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99.02亿元,增长37.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产品单位2003年比上年 ±%原油万吨2665.5-0.2天然气亿立方米8.18.0小麦粉万吨31.0222.2食用植物油万吨9.385.2饮料酒万吨2.75-3.4纱万吨4.52-5.0布万米17769-7.8机制纸万吨52.4632.9机制纸板万吨10.7319.7原油加工量万吨459.1718.4农用化学化肥万吨2.0515.9轮胎外胎万条733.0125.4塑料制品万公里3.1515.2发电量亿千瓦时45.5218.0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全面提高。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16%,下降0.2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52.85亿元,增长33.8%,其中地方331.24亿元,增长52.4%;实现利润181.26亿元,增长42.8%,其中地方27.95亿元,增长49.0%;实现利税248.87亿元,增长40.4%,其中地方41.28亿元,增长43.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42.5%,比上年提高39.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194.0%,比上年提高9.94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全面加快。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8.6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其中地方218.26亿元,增长75.9%。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8.60亿元,比上年增长55.3%;其中城镇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73.83亿元,增长46.8%;农村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4.77亿元,增长141.0%。在城镇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46.20亿元,增长87.9%;更新改造投资96.34亿元,增长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