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宜春市统计局 2001年4月16日 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发展县域经济为主线,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较好成就,胜利完成了“九五”计划。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90.98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94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64.00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59.04亿元,增长7.4%。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成,由上年的37.2:32.5:30.3调整为35.6:33.5:30.9。公有制经济在改革开放中稳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价格水平跌势趋缓。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3%。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4%,衣着类下降1.1%。 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15.57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79亿元,增长2.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产业结构仍然不够合理,非公有制经济占的比重不大,工业发展后劲不足,城镇化进展缓慢,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农民增收较困难,城市就业压力大,财政增长难度大。 二、农业 2000年,农业结构调整迈出较大步伐,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20.95亿元,比上年增长0.08%。其中:农业产值67.24亿元,与上年持平;林业产值9.65亿元,增长9.53%;牧业产值33.30亿元,下降2.69%;渔业产值10.74亿元,增长2.87%。 粮食总产量有所下降,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受种植面积调减的影响,全年粮食产量300.56万吨,比上年减产5.07%。其中早稻产量105.72万吨,减产3.16%;晚稻产量171.32万吨,减产6.42%,优质品种有所上升。 主要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全年油料产量15.96万吨,比上年增长0.4%;水果2.39万吨,减产51.53%;棉花0.84万吨,减产25.4%;麻类4505吨,减产2.5%;茶叶1023吨,减产33.36%。 蔬菜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增长较快。全年种植面积达73709公顷,比上年增长7.13%。蔬菜生产的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名优、新特、精细品种增加。 畜牧业生产继续下滑。全年生猪出栏355.35万头,下降3.78%。肉类总产量30.66万吨,下降6.56%。其中猪肉产量26.09万吨,下降7.15%;禽肉产量3.2万吨,与上年持平。禽蛋产量4.81万吨,下降8.56%。 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18.87万吨,比上年增长3.31%。 林业生产蓬勃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207公顷,退耕还林面积423公顷。主要林产品产量普遍增长,其中油茶籽3.6万吨,增长8.15%。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52.7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91%。农用排灌动力机械37.83万千瓦,增长26.1%。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14.73万吨,减量25.61%。农药使用量8145吨,减量14.79%。农村用电量45099.8万千瓦小时,增长2.74%。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890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在调整中发展。全年工业总产值178.93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5.02亿元,下降2.6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完成产值31.78亿元,比上年下降18.16%;集体企业完成产值6.89亿元,下降21.17%;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5.78亿元,增长17.9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5.64亿元,下降6.9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产值14.93亿元,增长80.75%。重工业生产发展快于轻工业。重工业产值39.72亿元,增长9.33%;轻工业产值25.3亿元,下降16.94%。 工业产销衔接继续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7.13%,比上年提高2.13个百分点。其中地方工业96.55%,提高0.46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6.52亿元,与上年持平,其中中央省属企业增长20.62%,地方工业企业下降8.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虽然整体仍处净亏损状态,净亏损额0.69亿元,但比上年减亏2.9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3.14亿元,下降44.91%;实现税金总额4.8亿元,同比增长17.07%。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13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全年资质等级四级以上的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利润1340.8万元;税金总额950万元。施工工程1148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558个。施工房屋面积318.2万平方米,增长10.5%;竣工房屋面积150.5万平方米,下降4.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下降。2000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4亿元,比上年下降1.4%。其中地方投资完成41.0亿元,增长7.9%,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单位投资17.4亿元,下降7.01%;城乡集体投资10.7亿元,下降7.0%;城乡个人投资18.3亿元,增长8.9%。在国有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0.1亿元,下降31.6%;更新改造投资2.9亿元,增长59.8%;房地产开发投资4.4亿元,增长1.05倍。城市基础设施继续改善,城乡电网改造取得积极成效,投资结构日趋合理。 全市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新增主要生产能力;火力发电30万千瓦/年,啤酒5万吨/年,纤维板5万立方米/年,光纤通讯电缆46公里,医院病床600张,粮食仓库库容19万吨,改建公路127.64公里。 五、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在改革调整中加快发展。宜春学院的组建,加快了我市高等教育的改革步伐。2000年,全市普通高校招生2169人,在校学生5266人。中等教育发展较快。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收新生2979人,在校学生9756人;普通高中56所,招收学生21517人,在校学生51248人。普及义务教育取得新进展。普通初中256所,初中学生271593人;小学2424所,小学学生457046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72%,普通初中生和小学生辍学率分别为0.29%和2.45%。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发展。年末共有职业中学34所,毕业学生6124人,招收新生6635人,在校学生16706人。 科技队伍进一步壮大。年末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6012人,其中17673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分别比上年末增长3.86%和5.18%。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取得科研成果55项,比上年增加9项,其中省级以上科研成果3项,专利申请44项(获批准的16项)。技术贸易机构发展到64个,签订各类技术合同97项,成交额4140.7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