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8 南平市统计局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发电量35.14亿千瓦时,下降12.3%;原煤产量30.28万吨,增长0.9%。主要工业原材料产品中,钢材产量30.79万吨,增长2.6%;铝材15.75万吨,增长17.7%;水泥308.55万吨,下降14.3%(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见表3)。

表3: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增长(%)

罐头 万吨 22.26 22.8

味精 万吨 3.64 0.2

液体乳 万吨 6.39 -40.9

精制茶 万吨 1.60 45.9

鲜冻肉 万吨 10.58 29.5

纱 万吨 1.98 -8.2

布 万米 5405 -14.7

服装 万件 5337 9.9

人造板 万立方米 229.28 26.7

新闻纸 万吨 27.22 -5.4

原煤 万吨 30.28 0.9

发电量 亿千瓦时 35.14 -12.3

钢材 万吨 30.79 2.6

铝材 万吨 15.75 17.7

水泥 万吨 308.55 -14.3

合成氨 万吨 27.09 0.6

化肥(折纯) 万吨 6.91 -0.6

发电设备 万千瓦 63.80 -23.2

电力电缆 万千米 6.30 15.4

通讯电缆 万千米 7.45 -64.7

原电池(折一号电池) 亿只 13.15 6.2

蓄电池 千伏安时 576263 34.4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5.6,比上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0.64亿元,同比增长23.6%;实现利润总额17.73亿元,同比下降9.2%;实现税金总额16.06亿元,同比增长15.4%;产品产销率为95.8%,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为227家,亏损面达19.06%,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3.57亿元,同比增长65.6%。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0.46亿元,同比增长17.6%。全市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128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3.49亿元,同比增长14.0%。其中,商品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4.09万平方米,增长19.9%;竣工面积100.97万平方米,下降4.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6.26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其中,城镇项目投资完成271.21亿元,增长43.2%;房地产投资完成39.14亿元,下降6.6%;农村投资完成85.92亿元,增长26.0%。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31亿元,增长61.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19.29亿元,增长31.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3.60亿元,增长53.4%。

全市在建工业项目达1400个,比上年多84个,共完成投资159.73亿元,同比增长25.8%,增幅比上年回落44.1个百分点。在工业项目投资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制造业投资,累计完成投资123.89亿元,同比增长24.6%,占工业项目投资比重的77.6%。基础建设完成投资119.63亿元,同比增长46.7%,其中高速公路投资完成投资41.58亿元,同比增长22.1%。工业项目和基本建设投资已占全市项目投资总额的80.9%。

134项重点建设项目投资105.7亿元,为年计划的110.2%,占全社会投资的26.7%。从重点项目分行业完成投资情况看,交通、能源项目继续占主导地位,共完成投资57.31亿元,占重点项目投资的54.5%;工业及工业平台项目完成投资34.35亿元,占重点项目投资的31.3%;城建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投资6.07亿元,占重点项目投资的5.7%;农业项目完成投资2.31亿元,旅游项目完成投资4.08亿元,社会事业项目完成投资1.67亿元。浦南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5公里;武邵高速公路全线动工,宁武、龙浦高速公路相继开工,延顺、南平绕城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全市5条铁路列入新一轮海西铁路建设规划,京福高速铁路武福段基本确定了线路走向和站址设置,并通过铁道部预可研审查;向莆铁路南平连接线和峰福铁路峰南段电气化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南三龙、浦建龙、衢宁铁路前期工作加快建设。

五、国内贸易

全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88亿元,同比增长19.8%,增幅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贸易业完成42.29亿元,同比增长30.0%;限额以下贸易业完成166.59亿元,同比增长17.4%。城乡市场同步升温,其中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138.8亿元,增长22.9%,增幅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县级市场实现零售额42.13亿元,增长14.1%,增幅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县以下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7.95亿元,增长14.0%,增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贸易业零售额7.50亿元,增长4.6%;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70.87亿元,增长19.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7.02亿元,增长24.2%;其他行业零售额3.5亿元,增长33.5%。

在限额以上贸易业中,零售额增长较快的行业主要有:日用品类增长67.6%,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54.7%,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47.4%,汽车类增长30.9%,中西药品类增长23.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2.0%,书报杂志类增长19.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0.5%。

六、对外经济

全市进出口总额7.62亿美元,同比增长21.7%。其中,出口6.34亿美元,同比增长26.0%。出口额在百万美元以上出口企业达99家,比上年增加16家,累计出口5.99亿元,同比增长34.0%;其中出口额在千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19家,同比增加6家。出口额在百万美元以上商品25种,累计出口4.7亿美元,同比增长15.57%;其中,氢氟酸、二氧化硅、眼镜、天然香料等产品出口增长1倍以上。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8家,按可比口径,合同外资7.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1%;实际到资4.62亿美元,增长10.4%;按验资口径,合同外资3.93亿美元,增长1.6%;实际到资5859万美元,增长22.6%。新批生产性项目56家,占新批总数的82.35%,合同利用外资6.12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的80.87%,同比增长21.15%。全市新批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4项,合同外资6.99亿美元,增长35.72%。

全市山海协作项目925项,实际到资102.87亿元,增长3.7%。其中:新上项目574项,实际到资52.74亿元;续资项目351项,实际到资50.12亿元。协作项目注册资金53.9亿元,增长16.9%,其中工业项目注册资金37.54亿元,占69.6%,增长8.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3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6.8%。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1312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20公里,二级公路915公里。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8亿元,增长9.7%;邮路总长度达5118公里,增长12%;农村投递线路10469公里,下降1%;实现电信业务收入13.68亿元,增长10.9%;年末电话交换机容量为99.07万门,下降9.0%;拥有固定电话用户数69.75万户,下降11.7%;拥有移动电话用户数143.76万户,增长5.6%;计算机互联网宽带用户数14.11万户,增长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