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8 泉州市统计局

工业经济效益再上新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40.73,比上年提高7.45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4.68%,提高1.28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7.41%,提高6.7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38.91%,提高0.0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40693元/人,提高5096元/人;流动资产周转次数2.57次,加快0.04次;成本费用利润率5.96%,提高0.2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6.9%,下降0.67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50.74亿元,增长31.9%,集体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利润分别增长36.4%、29.4%和25.1%。规模以上亏损企业亏损总额2.58亿元,增亏0.27亿元,比上年上升11.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面为29.7%,下降1.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502万元,减亏60万元,比上年下降2.3%。

建筑业发展加快。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6.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全市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有301家,完成建筑总产值84.55亿元。全年施工工程4604个,其中,实行投标承包的工程个数1660个,占全部施工工程个数的36.1%,房屋施工面积1527.0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1.5%;房屋竣工面积525.2万平方米,增长2.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8.15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9.37亿元,比上年增长70.0%;更新改造投资48.19亿元,增长10.7%;房地产开发投资39.13亿元,增长36.1%;其他投资22.83亿元,下降4.7%;私人建房投资8.37亿元,下降11.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00.26亿元,增长20.6%。

在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及其他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0.75亿元,增长54.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2.96亿元,增长30.0%,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61.84亿元,增长29.6%。制造业中,石油化工及炼焦业投资增长2.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增长39.4%,纺织业投资增长21.2%,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8.69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6.69亿元,增长29.0%。

房地产开发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全年住宅完成投资25.99亿元,增长40.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5.07亿元,增长33.1%;其他房地产投资完成7.59亿元,增长25.4%。商品房施工面积524.05万平方米,增长23.6%,其中新开工面积266.10万平方米,增长43.7%,竣工面积151.28万平方米,下降25.9%;全年商品房屋实际销售额28.14亿元,增长33.0%;实际销售面积151.76万平方米,增长18.9%,其中住宅销售131.92万平方米,增长25.7%,个人购买面积占89.6%;年末空置房面积为53.68万平方米,下降20.3%。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市6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3.5亿元,其中沿海大通道完成投资9.11亿元。大坪山隧道及接线道路工程、沿海大通道丰泽段、惠安段、晋江段、南安段、江滨路、泉安路泉州大桥南侧至晋江城标段、省道307线北峰至丰州段、安溪县城区二环路、泉州市电网建设、永春龙门滩四级电站一期工程、石狮市垃圾焚烧处理厂、泉州师范学院一期工程、泉州市清蒙科技工业区西片区市政配套工程、泉港科技工业园区(中心工业区二期)市政配套工程、南安市民营科技工业园区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工程等30个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后渚大桥、江滨北路、旧城道路拓改工程(城西、城北环路拓改)、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溪二环路、泉州湾通道航道整治工程、德化涌溪四级水库电站工程、晋中220KV变电站、石狮市垃圾焚烧处理厂、福建亲亲股份有限公司水产品深加工产业化项目、泉州商贸学校、泉州市博物馆、泉州伊斯兰文化陈列馆等十三个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

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获得“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多项荣誉称号。中心城市54个城建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城西环路、城北环路、国道324线华大至体育中心路段拓改、津淮街东段拓改、荀江路、江滨公园、西湖公园西大门等工程已完工;江南片区防洪排涝工程排涝泵站、江滨路等基本完工。年末,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已达58.2平方公里(含泉港区4.7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5平方公里。市政基础设施继续改善。中心市区建成区新增园林绿地67.18公顷,总绿地面积达1599.47公顷,绿化覆盖面积1742.94公顷,绿化覆盖率为32.3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82平方米;市区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为190.1公里,营运车辆471部;年末实有铺装道路面积477.8万平方米。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7925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量3765万立方米,用水人口61.29万人。村镇建设有力推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全年拆除旧房129.7万平方米,新建房屋156.7万平方米。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发展良好。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80.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年共新建、改建公路440公里,其中,新建公路120公里,改建公路320公里,铺设水泥路面415公里。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0470公里,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1691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8289公里,分别比上年增加120公里、101公里和415公里,公路密度达96.4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共有营运汽车总数29017辆,其中客运班车4546辆(含出租车1603辆),货运汽车24471辆。公路客货运输受“非典”影响下降。全年完成全社会公路客运量8581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0.07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下降5.5%和6.8%;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4715万吨,货运周转量51.39亿吨公里,分别下降5.0%和6.4%。全市拥有海运船舶335艘,总载重46.4万吨,全年水上运输完成货运量835.08万吨,货物周转量115.3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8.5%和25.3%。铁路运输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613.4万吨,货运周转量72015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9.5%和31.9%;完成铁路旅客发送量28.4万人次,旅客周转量5761万人公里,同比分别下降20.4%和6.8%。晋江机场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89.30万人次、货邮量14474吨、航班起降9449架次,分别比上年增长29.3%、23.9%和22.9%。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510万吨,比上年增长18.24%;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1万标箱,增长50.14%,其中国际集装箱完成3.47万标箱,增长13.4%,内贸集装箱运输完成37.53万标箱,增长52.61%。

邮电通信快速发展。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46.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邮政收入4.07亿元,增长5.2%;电信业务收入4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02.63万门,比上年增长24.1%;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266.8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214.36万户,分别比年初净增49.84万户和40.14万户,分别增长23.0%和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