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8 泉州市统计局

建筑业实现较快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78.60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全市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有317个,完成建筑总产值128.74亿元。全市建筑房屋施工面积1913.89万平方米,实行投标承包面积1457.58万平方米,招投标率达76.2%。房屋竣工面积917.75万平方米;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亿元的企业27家,其中5亿元的企业6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9.11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增速比上年回落9.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项目投资237.89亿元,增长29.0%;房地产开发投资68.56亿元,增长17.9%;农村投资117.76亿元,增长6.1%。

投资结构继续调整。在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36亿元,增长50.6%,比上年提高了16.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54.46亿元,增长46.3%,增速比上年回落了13.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14.75亿元,增长41.3%,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30.62亿元,增长33.0%。制造业中,纺织服装和皮革制造业投资增长30.5%,石油化工及炼焦业投资增长1.64倍,橡胶塑料制品业投资增长1.06倍。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2.06亿元,增长5.4%,增速比上年回落了9.4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取得较大进展。全市省级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4.05亿元。其中沿海大通道共完成投资10.25亿元,炼化一体化完成投资9.1亿元,南埔电厂完成投资13.02亿元,一期已投产发电,晋江热电厂完成投资5.79亿元,一期于年底投产试运行。

房地产产销两旺。住宅投资46.27亿元,增长35.8%;商品房施工面积888.82万平方米,增长1.6%,竣工面积195.82万平方米,增长16.6%;全年商品房屋实际销售额90.87亿元,增长90.3%;实际销售面积298.80万平方米,增长31.6%,其中住宅销售253.63万平方米,增长25.3%,个人购买面积占92.9%;年末空置房面积为79.17万平方米,增长50.2%。

“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519亿元,超过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投资总额之和,五年间投资年均增长15.2%。

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荣获“国际花园城市”的称号。城市建设力度继续加大,“一二三四”重点城建项目进展顺利。55个城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亿多元。“一场一馆”、泉州晋江大桥、泉州大桥南立交、朋山岭隧道及接线工程、温陵路街道立面整治工程、东涂片区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均已开工;市区一二环路方案基本确定,四规工作已基本编制完成,三片三带和四改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备受市民关注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市区旧危公房改造试点有序推进。截至2005年底,中心市区建成区面积已达70平方公里(含泉港区8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6.3平方公里。市政基础设施继续改善,中心市区建成区新增园林绿地242公顷,总绿地面积达2264公顷,绿化覆盖面积2446.78公顷,绿化覆盖率为36.5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0.99平方米;市区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为201公里,营运车辆550部;年末实有铺装道路面积580万平方米。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11025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量4089万立方米,用水人口68.95万人。

村镇建设有力推进,村容村貌得到整治,全年拆除旧房87.27万平方米,新建房屋154.96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62.40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十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1.8%。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6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98.61亿元,增长9.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484.05亿元,增长13.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68.25亿元,增长10.9%;其他行业零售额10.10亿元,增长1.2%。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7.4%,通讯器材类增长22.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72.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0.7%,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3.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5.1%,汽车类增长14.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1.9%,木材及制品类增长72.4%,体育娱乐用品类22.7%。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达45.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出口32.07亿美元,增长23.5%;进口13.41亿美元,增长23.1%。“十五”期间累计进出口总额149.16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105亿美元,比“九五”翻了一翻,年均增长22.4%。在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25.61亿美元,增长26.4%;加工贸易出口6.46亿美元,增长13.0%。从出口国别看,对亚洲和欧洲的出口分别为11.83亿美元和9.82亿美元,分别增长0.9%和49.1%;对北美洲、拉丁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出口分别为6.44亿美元、2.20亿美元、1.28亿美元和0.49亿美元,分别增长42.0%、29.7%、24.3%和25.2%。全年实现全社会出****货总值630.56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外商直接投资较快增长。按报表口径统计,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561项,比上年下降27.8%;投资总额23.68亿美元,比增3.6%;合同外资金额17.00亿美元,增长2.1%;外商实际到资12.00亿美元,增长9.8%。按验资口径,实际到资7.09亿美元,增长15.1%。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平均合同外资额为303万美元,比上年上升41.6%。新批外商投资超千万美元的项目为39家,在新签利用外资合同中,投向第二产业的合同金额15.04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当年累计开业投产509家。“十五”期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49亿美元,是“九五”时期的1.47倍,超过“十五”计划35-40亿美元的预期目标。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升有降。全年共签订经济技术合作合同31项,比上年下降13.9%;合同金额668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1%;共完成营业额2620万美元,增长2.1%;全年派出劳务人员2372人次,年末在外劳务人员共有2981人。批准境外投资企业7家,境外投资金额174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年共新建、改建公路737公里,其中,新建公路70公里,改建公路667公里,铺设水泥路面737公里。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0600公里,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1906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9239公里,分别比上年增加70公里、128公里和450公里,公路密度达97.6公里/百平方公里。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7810.71万吨,比上年增长9.8%,货物周转量287.93亿吨公里,增长33.7%。其中,铁路运输821.7万吨,周转量10.11亿吨公里,分别增长2.0%和4.0%;公路运输5525万吨,周转量59.36亿吨公里,分别增长4%和2.3%;水上运输1463万吨,周转量218.46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6.1%和43.6%;航空运输1.01万吨,下降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