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8 泉州市统计局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9910.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旅客周转量70.21亿人公里,增长2.3%;其中,铁路旅客发送量48.3万人次,周转量1.03亿人公里,分别增长22.8%和27.6%;公路客运量9744万人次,周转量69.18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6%和1.9%;航空运输旅客吞吐量118.58万人次,增长2.1%。

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046.16万吨,比上年增长30.8%;集装箱吞吐量完成63.15万标箱,增长16.4%。

各类民用车辆拥有量持续增加。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9.28万辆,比上年增长18.4%。其中私人汽车15.53万辆,增长19.3%。民用轿车保有量达到7.74万辆,其中私人轿车6.75万辆。全市共有营运汽车总数30485辆,其中客运班车2810辆(含出租车1706辆),货运汽车27675辆,拥有省际运输船舶320艘,总载重80.59万吨。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58.80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邮政业务收入4.03亿元,增长7.2%;电信业务收入54.77亿元,增长15.6%。全年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96.38万门。全市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314.28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03.31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10.9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14.08万户。年末数据及多媒体用户60.22万户,增长6.5%;其中,宽带接入用户33.88万户,增长43.7%;互联网拨号用户25.45万户,下降21.6%。

旅游业持续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97万人次,增长21.5%。其中,国内游客1127.2万人次,增长21.7%;接待过夜境外游客53.5万人次,增长4.7%。境外游客中,外国人及华侨5.1万人次,下降1.9%;港、澳同胞43.3万人次,增长7.2%;台湾同胞5.1万人次,增长15.9%。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20.7亿元,比上年增长22.4%,旅游创汇3.49亿美元,增长16.3%。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执行良好。全市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6.11亿元,比上年增收13.33亿元,增长21.2%,加上上划中央“三税”收入77.25亿元,全市财政总收入合计完成153.36亿元,比上年增收22.19亿元,增长16.9%。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由上年的9.3%上升到9.4%。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6.09亿元,比上年增加14.36亿元,增长20%。基金收入2.89亿元,基金支出2.88亿元。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76.04亿元,增长23.0%,其中,税收收入61.91亿元,增长19.5%;国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88.83亿元,增长11.5%,其中,税收收入88.74亿元,增长11.5%。。“十五”期间,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1.7%和21.7%。

金融运行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16.6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4%,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74.85亿元,增长16.8%。人民币存款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21.79亿元,增长16.1%;企业存款253.62亿元,增长13.7%。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83.8亿元,增长17.7%,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72.81亿元,增长17.9%。人民币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32.42万亿元,当年新增12.79亿元,其中住房贷款余额92.99万亿元,当年新增14.63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6418.70亿元,现金支出6544.37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125.67亿元,比上年多投放14.81亿元。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保险业实现各项保费收入31.95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60亿元,增长6.6%;人身险保费收入24.34亿元,增长5.5%。支付各类理赔款5.79亿元,增长20.0%,其中财产险理赔支出5.06亿元,增长21.6%。人身险各项给付支出7.79亿元,比上年增长75.1%。

九、教育、科学技术和质量监督

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全市拥有高等学校15所,比2000年末增加11所,其中本科高校3所,高职高专12所。高校在校学生7.76万人,是2000年末的4倍;招生2.94万人,比上年增长29.1%;毕业生1.15万人,增长26.2%。全市中等职业学校84所,普通完全中学125所。高中阶段在校学生22.82万人,增长9.5%;招生8.52万人,增长7.5%。全市普通初中260所,初中在校学生37.90万人,招生12.92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3.1%,比上年上升16个百分点。全市小学1813所,在校学生61.00万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适龄儿童入学率99.8%。全市幼儿园714所,在园幼儿17.14万人,招生8.29万人,幼儿适龄人口入园率80.5%。特殊教育在校学生9650人。当年各级各类高校录取我市高考考生3.97万人,比上年增加4859人,录取率74.1%。

年末全市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注:通过职改部门办理证书)21.0万人,比上年增长7.7%,共设立了5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69人(次),目前在站博士后49人,居全省首位。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建设步伐,孵化企业总数达118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5家,累计达190家,现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为160家;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累计达10家;新增12家行业技术开发中心,累计发展至57家;省级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8家,市级示范企业总数增至100家。全年共实施国家、省、市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43项,其中,国家级31项,省级69项,市级143项;有14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12项;有55项成果获市科学技术奖。全年专利授权1562件,累计专利授权数达10811件。技术市场稳步发展,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80项,合同金额0.64亿元。

加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全年监督抽查1644家生产企业的产品2967批次,合格率达79.7%;监督抽查988家经销企业商品1595批次,合格率达94%。全市新增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企业323家,累计达1526家;取得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企业累计479家;取得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企业5家;取得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体系认证企业6家。全市二十八类食品生产企业有120家133个申证单元取得QS认证。全市强制检定计量器具59317台(件),非强检计量器具30881台(件)。全市有16家企业22项产品申报采用国际标准,其中使用采标标志的产品有14家19项。

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培育名牌产品。全年有23项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累计中国名牌产品33个。有6件商标获全国驰名商标,累计16件;有41项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资格,累计87项;有50项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称号,累计218项。安溪铁观音、永春芦柑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3个,影剧院8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10个,乡镇文化站126个。文化系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演出1710场,观众83万人次;《董生与李氏》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钦差大臣》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30台初选剧目。泉州南音被列为我国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备选名录的第一位。年末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调频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9座,广播节目11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79%;电视台1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电视节目4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15%。全市有线电视用户68.07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