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8 三明市统计局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5.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7.2%。其中,出口总额4.6亿美元,增长85.1%,增幅居全省九个设区市第一位;进口总额0.77亿美元,增长5.7%。在出口总额中,民营企业出口3.1亿美元,外资企业出口0.59美元,分别增长1.7倍和31%。

全年新批外商企业107个,比上年增长23%。新增合同外资1.46亿美元,增长28%。实际利用外资按历史可比口径统计1.42亿美元,增长56%;按验资口径统计0.46亿美元,增长49%。

全市对外劳务合作新增出境人数881人,新批境外加工贸易企业8家,协议投资总额282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39.39亿元,比上年增长21.5%。

全年铁路旅客运输到发量总计273.58万人,比上年下降6.7%;货物运输到发量总计2233.58万吨,增长5.3%。道路运输完成客运量4850万人,增长2.8%;客运周转量2.5亿人公里,增长30.6%;道路货运量3933万吨,增长4.7%;货运周转量22.25亿吨公里,增长31.9%。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1.8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全年发送函件943.9万件、特快专递43.2万件,报刊3646.2万份;年末邮政储蓄余额48.94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全市城乡交换机总容量94.7万门,固定电话用户75.88万户,其中小灵通22.0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0万户。年末宽带上网用户7.45万户。

全年接待游客425.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3%;旅游总收入12.95亿元,增长20%。全市涉外宾馆饭店接待过夜旅游总人数65.52万人次,90.87万人天数。其中,境外旅游者0.98万人次,3.17万人天数;国内游客64.54万人次,87.7万人天数。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45.56亿元,比年初增加57.48亿元,增长20%。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35.43亿元,比年初增加28.5亿元,增长13.8%(见表5)。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余额28.62亿元,增加3.13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14.65亿元,增加2.17亿元。全年累计现金收入1076.48亿元,支出1084.19亿元,净投放7.71亿元。

全市证券交易额达83.58亿元。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总额达4.29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高等、中等学校招招生数8781人,在校学生数22118人,毕(结)业生数5772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87万人,毕业生8650人。普通高中招生2.04万人,初中毕业生普高升学率42.38%。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5.8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2.6%。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8%。幼儿入学率85.65%。全市高考文史、理工类报名人数1.9万人,达到省定高职(高专)批以上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1.7万人,上线率89.85%,其中文史类上线率80.77%、理工类上线率96.33%,均居全省第一位。全市2.06万人、4.13万人次参加自学考试,1.71万人获得单科合格证书,751人获得本、专科毕业证书。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06亿元,比上年增长6.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0.27%。全市共有45个项目列入国家、省科技计划,其中国家科技计划7项、省科技计划项目38项。有18个项目完成项目计划并通过国家和省、市各级、鉴定、验收,4个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个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市专利申请受理200多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8个,艺术表演场所21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11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7个。广播人口覆盖率93.6%,电视人口覆盖率98.49%。

全市共有医院38个,乡镇卫生院13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3个;妇幼保健所(站)11个,药品检验所4个。拥有病床总数7358张,卫生工作人员10175人,其中卫技人员8952人。村卫生所2181个,乡村医生(含卫生员)3332人。全市累计报告传染病19种,5684例,死亡29例,发病率213.83/10万,发病率比上年下降4.23%。

在第三十届亚洲举重锦标赛中,我市运动员获62KG级抓举第一名、挺举第二名、总成绩第一名。共有24名运动员参加第十届全运会决赛阶段比赛,获银牌1枚,铜牌1枚,7人次进入6个项目前八名。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64万人,全年净增人口1万人(见表6)。全市出生人口3万人,出生率11.6‰;死亡人口1.5万人,死亡率5.8‰;自然增长率为5.8‰。全市城镇化水平为42.1%。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209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97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6.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6%。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8.98万人,比上年增加8402人。其中参保职工20.98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8万人。全市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7.92万人,减少1.43万人。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0.45万人,比上年增加1.88万人。年末全市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8万人,全部实现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年末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94万人,减少9003人;全市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2.63万人,比上年少747人;全市参加低保的农村居民7.29万人,比上年减少8553人。

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2741张。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38个。

十二、资源与环境

全市排污申报登记952户,其中,污水治理设施371台(套),废气治理设施889台(套);污水排放申报629户,废气排放申报371户;小型“三产”污水排放申报307户,废气排放申报71户。

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占全年的81.1%,比上年提高13.1个百分点;沙溪市区段地表水3个断面水质达标率88.9%,提高22.2个百分点;金溪、尤溪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沙溪三明段水质达标率86.7%,提高25个百分点。在监测的城市道路路段中,噪声超过70分贝的路段占76.5%,比上年增加0.2分贝。

全市有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5个省级生态示范区。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7.54万公倾,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29%。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