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8 莆田市统计局

重点建设进展情况良好。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47.6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7.5%,项目数量、投资总量和完成质量均创历年来最好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中重点项目的比重、重点项目中工业项目的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12和18个百分点。秀屿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才子服装扩建工程、南日岛风力发电场、佳通轮胎半钢子午胎技改工程、莆田22万伏主干电网工程、合众天成运动用品生产线等19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平稳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17亿元,比上年增长11.7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09.45亿元,增长12.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8.72亿元,增长9.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9.08亿元,增长12.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6.17亿元,增长7.2%;其他行业零售额2.92亿元,增长6.1%。。

市场体系继续完善。全市拥有90个市场,年成交额达85.25亿元,增长11.0%。全市拥有连锁经营网点800个,拥有3050家专卖店、专业店。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副食品基地不断涌现。全市拥有生鲜超市21家,营业面积73240平方米,销售额达6.33亿元,其中新办生鲜超市12家,营业面积51500平方米,销售额3.62亿元。全年生猪基地饲养量42.80万头,比增9.4%,禽蛋基地产量220.80万公斤,比增10.7%,蔬菜基地上市量12.70万吨,比增11.3%,水产品基地产量4.20万吨,比增12.5%。大力治理“餐桌污染”,实施“菜篮子”工程,净化了食品消费市场,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生活。

六、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对外贸易增长平稳。全市进出口总额15.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出口11.17亿美元,增长10.9%;进口4.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7%。在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3.82亿美元,增长18.8 %;加工贸易出口7.35亿美元,增长7.2 %。全市已形成鞋帽、电子、轮胎、纺织服装、烤鳗、工艺品六大出口支柱产品,其中轮胎出口增长28.3%,机电出口增长27.6%,鞋革出口增长12.9%,木制品出口增长23.4%。在出口总值中,内资企业出口3.01亿美元,下降2.1%,三资企业出口8.16亿美元,增长16.6 %,内资企业中私营企业出口1.51亿美元,增长63.3%。

利用外资成效显著。全市上下坚持“三头六臂”引资上项目,国有、外资、民资三头并进,依靠情感、诚信、服务、保护、多予、少取六项措施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利用外资呈多元化趋势,质量有所提高。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71项,比上年增长7.6%;合同外资金额4.64亿美元(历史可比口径),增长75.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6%。

外派劳务继续领先。全年新派出劳务人员3750人次,比增10.2%。年末在外劳务人数达10935人,继续保持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业完成增加值1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全年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38.4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9%;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27.94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0%。其中:道路运输业完成货运周转量25.2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1%,完成客运周转量27.8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0%。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050.03万吨,比上年增长25.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03.96万吨,增长45.2%;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2万标箱,下降14.5%,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0.92万标箱,比上年增长12.1%。

邮电通讯业稳步发展。全年邮电通讯业完成增加值7.97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23亿元,比上年增长9.2%。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27亿元,增长11.8%,其中,传统函件和汇兑业务收入分别下降17.4%、11.4%;新型业务特快专递和邮政储蓄收入分别增长31.5%、1.5%。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41.69万门;本地电话用户85.23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1.09万户,乡村电话用户54.1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2.0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6.27 万户,增长29.1%。全市固定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30.3部,移动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25.7部。年末数据及多媒体用户8.80万户,比上年增长5.8%,其中互联网拨号注册用户2.32万户。具有保密性强、辐射低、语音清晰、无线上网速度快等优点的CDMA移动通信成为当代先进移动通信的新潮流。

旅游业得到继续发展。我市积极围绕“十五”计划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标,抓好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全年全市共接待游客319.0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4.93亿元。其中境外旅游者11.07万人次,增长16.8%,旅游创汇2584.84万美元,增长41.1%。国内旅游者308.00万人次,增长18.0%,旅游收入22.81亿元,增长12.1%。

八、财税和金融业

财税收入快速增长。按新口径,全市财政总收入2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4.56亿元,增长26.6%;财政支出19.51亿元,增长11.8%。税收收入稳步增长。税务部门组织各项收入3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各项收入中,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12.63亿元,增长14.7%,其中,税收收入9.87亿元,增长11.6%;国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18.38亿元(不含海关代征收入,下同),增长14.9%,其中,税收收入18.38亿元,增长14.9%。

金融形势基本稳定。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96.87亿元,比年初增加40.60亿元,增长15.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0.77亿元,增长19.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1.64亿元,增长14.7%。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0.77亿元,比年初增加19.57亿元,增长12.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12.58亿元,增长17.5%;中长期贷款余额66.71亿元,增长5.4%。现金收支基本正常,全年现金净回笼22.14亿元,比上年少回笼1.56亿元。外汇信贷收支形势良好,年末外币存款余额为1.63亿美元,比年初减少1781万美元;外币贷款余额为0.44亿美元,比年初减少84万美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类教育稳步推进。全市普通高中62所,在校生7.49万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3.47万人;全市初中在校生15.73万人;小学在校生27.19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58%;全市幼儿园在园幼儿6.24万人;全市各级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2659人。

科技研究开发取得新进展。全市科技财政支出3009万元,其中科技三项费用1892万元,科学事业费支出1117万元。全市共组织实施新上的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60项(含结转项目),其中国家科技项目9项,省科技重点计划项目26项,安排市级项目76项,本年对接科技项目22个。全市组织开展科技进步评奖工作,获奖项目26个。高新园区建设情况良好,赤港园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面展示出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