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福建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 2009年2月24日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按照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委八届三次、五次全会的部署,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合力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全力支援抗震救灾,全面推进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2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7.75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5415.77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4249.59亿元,增长12.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123元,比上年增长12.2%。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3.4%,上半年增长13.8%,前三季度增长13.6%。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与上年比略减,第二产业继续保持增势,第三产业稳定发展。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0.8∶49.2∶40.0调整为10.7∶50.0∶39.3。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6%,其中,服务价格下降3.0%。分季度看,一季度上涨6.3%,上半年上涨6.4%,前三季度上涨5.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2%。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3.6%。福州、厦门、泉州三市房屋销售价格分别上涨3.9%、2.7%和2.6%。 表1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比变动情况 指 标 全省(%)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4.6 4.5 4.6 食品 13.3 13.9 12.0 其中:粮食 5.1 5.9 3.7 肉禽及其制品 20.8 22.6 17.8 油脂 21.5 23.4 19.0 鲜蛋 3.0 2.4 4.2 鲜菜 12.0 14.1 7.7 鲜果 4.5 4.3 3.8 烟酒及用品 2.9 3.4 2.1 衣着 -5.2 -5.4 -5.0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3.2 2.9 3.4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2.8 2.8 2.7 交通和通信 -1.4 -2.0 -0.5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7.1 -8.6 -4.2 居住 5.5 4.8 6.9 年末全省从业人员2089.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4.14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731.71万人。城镇新增就业68万人。全年有8.55万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6%,比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财政总收入151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833.28亿元,增长19.1%;财政支出1133.79亿元,增长24.5%。全省国税税收收入(含进口税收)1022.7亿元,增长19.5%;全省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771.19亿元,增长19.7%。 我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0.843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3.7%;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37.82万吨,比上年减排1.30%;二氧化硫(SO2)排放量42.89万吨,比上年减排3.77%,完成了年度节能减排目标。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965.01亿元,比上年增长5.1%,增幅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粮食种植面积1815.41万亩,比上年增加13.84万亩,其中稻谷面积1291.83万亩,减少11.21万亩;烟叶种植面积100.92万亩,增加6.47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61.04 万亩,增加8.7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965.98万亩,增加12.64万亩。全年粮食产量652.21万吨,比上年增加17.15万吨,增产2.7%,其中稻谷508.81万吨,增加7.81万吨,增产1.6%。 表2 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652.21 2.7 春收 28.11 3.4 夏收 140.94 0.6 秋收 483.16 3.3 油料 25.40 9.0 其中:花生 23.95 9.3 油菜籽 1.26 1.6 糖料 70.90 25.8 甘蔗 70.90 25.8 烤烟 13.85 11.6 茶叶 24.73 10.4 水果 632.46 6.4 蔬菜 1409.15 2.4 食用菌 71.10 10.1 肉蛋奶总产量217.67万吨,比上年增长5.6%。肉类总产量169.42万吨,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猪、牛、羊、禽肉分别增长12.1%、4.1%、14.3%和13.2%。奶产量15.23万吨,下降3.9%。 水产品产量554.20万吨,增长4.2%。其中,淡水产品产量67.35万吨,增长2.8%;海洋捕捞203.17万吨,增长5.8%;海水养殖283.68万吨,增长3.4%。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5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0.49万亩。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185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658.23亿元,增长21.0%,带动农户260.40万户。集体林权改革配套制度继续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本年新增9.75亿元,累计达25.75亿元。新建户用沼气池6万口,修复病险水库268座,水利“六千”工程和“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全面完成。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省工业增加值4755.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39.06亿元,增长16.7%。产品销售率97.28%,比上年低0.60个百分点。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02.27亿元、2045.64亿元和1626.36亿元,分别增长2.8%、12.8%和22.8%。 表3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 (亿元) 增长(%) 工业增加值 4139.06 16.7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589.37 8.9 其中:集体企业 64.49 13.3 股份制企业 1626.36 22.8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2045.64 12.8 私营企业 1013.54 28.6 轻工业 1963.91 16.1 重工业 2175.15 17.1 规模以上工业的37个行业大类中有30个增加值增速在两位数以上。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5.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2.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21.2%,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9.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7.9%,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增长17.8%,纺织业增长10.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0.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5.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9.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8.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中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1460.93亿元,增长17.1%。其中,机械装备实现增加值682.18亿元,增长20.4%;电子信息实现增加值378.33亿元,增长16.7%;石油化工实现增加值400.42亿元,增长12.1%。高技术产业增加值489.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